小儿血友病治疗

小儿血友病简介: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缺乏因子Ⅷ(FⅧ)、Ⅸ(FⅨ) 或因子Ⅺ而导致的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甲,即因子Ⅷ(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缺乏症;血友病乙,即因子Ⅸ(又称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缺乏症;血友病丙,即因子Ⅺ(又称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缺乏症。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以血友病最为常见,尤其是血友病甲约占85%。小儿血友病出血自新生儿期开始,但大多数在2岁左右,随着发育活动的增多,出血倾向渐显著。

小儿血友病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

  一、治疗

  本病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尚无根治疗法。

  1.替代疗法

  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是治疗血友病的有效方法。根据有无贫血和血友病的种类选择全血、血浆或其他制品。目的是将患儿缺乏的因子提高到止血水平。不良反应是约3.6%~25%血友病甲患儿产生因子Ⅷ抗体;1%血友病乙患儿产生因子Ⅸ抗体。经常使用血液制品,使患儿易并发肝炎艾滋病

  (1).新鲜全血或血浆:

  血友病甲:由于血中因子Ⅷ在室温下不稳定,故应于采血后6小时内输入。10ml/kg鲜血可提高患者血浆中因子Ⅷ水平10%,疗效仅维持2天左右,适用于轻型和亚临床型患者。每12小时1次。

  血友病乙:在储存血浆中稳定,故可输3周内的4℃库存血浆。输入血浆7~20ml/kg可使因子Ⅺ水平提高到25%~50%。剂量1Oml/kg。每24小时1次。

  血友病丙:大手术或严重外伤时需用替代疗法,以鲜血或血浆效果为佳。

  (2).凝血因子浓缩剂:

  血友病甲:补充因子Ⅷ浓缩剂。需要输入因子Ⅷ的单位数=要求达到的因子Ⅷ水平×体重 (kg)×O.5。为保持体内因子Ⅷ活性水平,每12小时1次。不同出血情况下因子Ⅷ的补充量亦不相同。一般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每次输注8~14u/kg,严重关节肌肉血肿输注10~25u/kg,大型手术每次需输注25~50u/kg;

  血友病乙:补充因子Ⅸ浓缩剂。可按1U/kg输入,每24小时1次。严重出血或外科手术时首剂30~60u/kg,以后每日20u/kg。

  (3)冷沉淀物:

系从冰冻新鲜血浆中分出,包括原有血浆中3%的血浆蛋白、20%~85%的Ⅷ∶C和大量纤维蛋白原。所含因子Ⅷ较新鲜血浆高5~10倍。须冷冻干燥存于-20°C下,室温下放1小时活性即丧失50%,故应于1小时之内输完。各药厂产品及剂量不一,用前应详细参阅说明书。通常以400ml血中冷沉淀物含因子Ⅷ100单位(U)计算(1U=1ml正常新鲜血浆所含因子Ⅷ的量),输入1U/kg可提高血浆中因子Ⅷ水平2%。用量因出血轻重、部位不同而有差异,适用于轻、中型血友病甲。

  (4)重组抗血友病因子:

基因工程制备的重组因子Ⅷ,效果好,反应少,不传播病毒性疾病,适用于血友病甲。输入1U/kg可提高因子Ⅷ 2.7%。

  足量因子Ⅷ制品治疗后,仍不能控制出血或反而加重,提示有因子Ⅷ抗体存在,机体对外源性因子Ⅷ产生免疫反应。根据患者免疫应答反应的不同分为高反应者(血中抗体效价高)和低反应者(抗体效价低)。对这些患者治疗的目的是制止出血、去除抗体。对低反应者可大剂量输入因子Ⅷ,每次50~100U/kg,8~12h 1次,部分用于中和抗体,部分用于维持止血水平。高反应者的治疗包括:①持续性输入因子Ⅷ,每次100U/ml,2次/d,疗程7~10天。②输入凝血酶原复合物(75U/kg,2次/d)或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75U/kg,每6~12小时1次),可改善止血功能且止血效果与因子Ⅷ抗体效价无关,但有诱发高凝和血栓的危险。③猪因子Ⅷ浓缩剂,每天20~100U/kg静滴,疗程2~4周。④重组因子Ⅶa,可与组织因子共同作用激活X因子,促进凝血活酶的形成。按70~100μg/kg,每2~4小时静脉给药1次。⑤免疫抑制药,如环磷酰胺。⑥血浆置换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清除因子Ⅷ抗体。产生因子Ⅸ抗体者输入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及重组因子Ⅶa有效。

  2.局部治疗

  局部止血:皮肤外伤、鼻、齿龈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包扎,或用纤维蛋白泡沫、吸收性明胶海绵等沾鲜血或新鲜血浆敷于伤口处,大而深的伤口清创消毒后,以消毒棉球蘸凝血酶、组织凝血活酶或新鲜血浆涂于伤口,并加压包扎,局部冷敷。早期关节出血者,宜卧床休息,患肢夹板固定,置于功能位,冰袋和弹力绷带包扎。严重关节出血在补足所缺乏的因子和严密消毒后,可抽出积血,加压包扎。出血停止、肿痛消失后需进行适当体疗或牵引,防止关节畸形。

  3.药物治疗

  (1)凝血酶原复合物:

含有因子Ⅸ,适用于血友病乙中、重度出血患者。剂量同因子Ⅷ浓缩剂,每24小时1次,直至达到止血效果。新生儿慎用,因可诱发血栓性栓塞。

  (2)1-脱氨-8-精氨酸加压素(DDAVP):

可提高因子Ⅷ水平4倍,是轻型血友病患者有效的替代治疗。剂量为0.3~0.4μg/k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注,2次/d,每疗程2~5次;或用滴鼻剂,体重低于50kg者,150μg/次滴鼻;超过50kg者,300μg/次滴鼻,2次/d。不良反应有轻微心率加快,颜面潮红。应避免摄入过多液体并监测尿液中药物浓度,以防止低钠血症和脑水肿。

  (3) 抗纤溶药:

保护少量已形成的凝血块不被溶解,用于黏膜出血及拔牙术后的替代治疗。与因子Ⅷ合用效果更好。忌与凝血酶原复合物同用,血尿患者不宜使用,以防肾小管栓塞。

  氨基己酸(EACA)0.1g/kg,4次/d口服。氨甲环酸(AMCA)5mg/kg,3次/d口服;静脉注射5mg/kg,1~2次/d。上述两种药物应在DDAVP治疗或因子Ⅶ替代治疗的情况下使用,连用7天或直至血止。

  (4)其他:

  雄性化激素达那唑(danazol)和女性避孕药复方炔诺酮均有减少血友病甲患者的出血作用。达那唑是一种合成的17-烷基化雄性激素,男性化作用弱,可提高因子Ⅶ浓度,降低出血倾向,疗效逊于替代疗法。

  雷尼替丁(Rinitidine)0.1~0.15g/d口服,剂量随年龄递增,疗程4天以上,可提高因子Ⅷ∶C的活性,适用于轻、中型血友病患者,重型患者常无效。

  DDAVP:是一种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可使正常人FⅧ:C和FⅧ:VWF升高3倍。副作用小。DDAVP用以治疗轻中度血友病,使Ⅷ:C活性增高3 ~6 倍.某些药物如儿茶酚胺 、胰岛素等也有相同作用,但是副作用比较大。

  4 .基因治疗

  对于血友病患儿的治疗,基因治疗可能是治愈该病的惟一方法,但是基因治疗目前仍不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5.家庭治疗

  除有抑制性抗体、病情不稳定、小于3岁的患儿外,均可使用家庭治疗。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属应接受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以及治疗知识的教育,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注射技术的培训,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以便在患者出血时能够尽早实施因子治疗,以防止大血肿的形成、畸形或残疾的发生。并应该有专业医师定期随访、咨询和指导。近几年来国外已经开展家庭预防性替代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围术期的治疗

  血友病患者凡行外科手术,不论是择期手术还是急诊手术,都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必须明确诊断,检测是否存在因子抑制物,并准备充足的血源和因子制剂。在术中和术后要有适当的监测和康复措施。血友病患者手术前应给予足量的替代因子(FⅧ或FⅨ)。对于大手术,术前1h应确保因子水平在50%~80%,然后因子水平维持在30%~50%,水平应保持10~14天。口腔手术前同样要求因子水平在50%~80%。为防止发生出血,术后可联合抗纤溶药物治疗7~10天。若术后伤口发生感染,或手术范围广泛,损伤较大,则应延长替代治疗时间。轻型血友病A患者,术前可使用DDAVP,最好与FⅧ联合使用;而轻型的血友病B患者,只能用FⅨ替代治疗。

  7.目前预防性治疗被认为是血友病治疗的金标准

然而由于其耗费昂贵,此项治疗在发展中国家尚难开展。

  二、预后

  预后与临床分型、发作次数、出血部位有关,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重型患儿往往因颅内出血、手术后出血而死亡,但随治疗水平的提高,残疾、夭折者均明显减少。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