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病性心肌病简介:血色病(hemachromatosis,HCH)是一种慢性铁代谢障碍性全身疾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1865年,由Troussean报道至今,世界上有关此病的报道越来越多。本病特征为一种遗传性铁代谢障碍,含铁血黄素在组织中沉积,造成肝、脾、肾上腺、垂体、胰腺、心脏等多器官损害,纤维增生、结构破坏及功能障碍等。
1.原发性血色病长期被认为是遗传性疾病,但其遗传学基础至今仍有争论。血色病遗传的精确方式,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阐明。第一,导致小肠过度吸收铁的基本原因的生化过程尚未弄清,因此,缺乏可应用的确切方法,以鉴别受累者的类型。第二,该病的临床表现差异显著,受年龄、性别(男性比女性多9倍)、肝损害以及促进铁吸收的条件因子(如乙醇摄入、肝硬化和慢性营养不良)的影响很大。
2.继发性血色病性心肌病 发生在大量输血的患者,常在依靠输血治疗的重型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或重度贫血,虽可免去严重贫血的心脏损害,但经8~10年后一般死于心肌铁质沉着引起的继发性血色病性心肌病。
发病机制尚不明,推测可能在基因异常的基础上,铁代谢紊乱导致小肠不适当地吸收过多的铁。在小肠黏膜细胞中,二价铁经氧化成三价铁后,与β球蛋白结合成运铁蛋白,转运到全身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沉积于各脏器而致病。环境因素,如摄入过量铁、过量乙醇(酒精)以及肝病,对发病起一定的作用。
1.原发性血色病患者中某些家族亲代无此疾病的任何证据,只有的为一个或多个亲代在中年发病,提示该病为典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另一些家族连续三代受累,又提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一步研究发现,病情充分发展的血色病患者垂直传递罕见,尽管其受累者的子代、同胞存在轻度的铁代谢紊乱。因此,推测重症患者代表异常基因的纯合子携带的个体,而轻度铁代谢异常者是杂合子携带者。目前已经清楚,产生血色病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紧靠HLA-A点,在A和B之间。该基因在8%~10%高加索人中呈现杂合子状态,0.3%的个体为纯合子。由于血色病基因与HLA位点紧密连锁,因此血色病子代与父母染色体上具有同样的HLA等位基因,即他们有同样的HLA单体型。该病的单体型包括A3等位基因和B14等位基因(HLA-A3、B14)。典型HLA-A3等位基因受累者,30%是A3等位基因纯合体,余70%是A3等位基因杂合体。由于本病与HLA-A3-B14高度相关,相对危险度为23.4,因此,可利用HLA单体型来鉴定患者的基因型,可在症状出现前做出诊断。
2.继发性血色病发生在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重型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从输血到发生类似于特发性血色病的症状,如体内累积的铁达50g左右时,足以产生血色病性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