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嗜铬细胞瘤检查

小儿嗜铬细胞瘤简介: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发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故可发生自颈交感神经链至盆腔的部位。这些细胞产生血管活性的胺类。肾上腺素仅产生于肾上腺髓质及主动脉旁体(organs of Zuckerkandl)的肿瘤,而正肾上腺素产生于交感神经链的肿瘤。绝大多数小儿的嗜铬细胞瘤手术时约为4~6cm,切面呈棕黄至浅褐色,被受压的正常肾上腺组织完整包绕,有出血或囊性坏死区。镜下检查很难鉴别为良性或恶性,主要根据临床,如有复发或转移,则认为是恶性。在小儿很少是恶性,但较成人更多见肾上腺外病变,约占30%,常见部位是主动脉分叉部及主动脉旁体。术中及术后即刻死亡多由于未发现有第2个肿瘤。在小儿嗜铬细胞瘤另一特点是,有更多家族遗传及并发多发内分泌肿瘤。

  一、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24h尿儿茶酚胺(CA)及代谢产物测定 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是儿茶酚胺最终代谢产物,正常值各实验室不同,一般为11~35µmol/24h(2~7mg/24h),嗜铬细胞瘤患者明显升高,高血压发作时可达2倍以上。正常人尿中去甲肾上腺素(NE)排泄量<885nmol/24h,肾上腺素(E)<273nmol/24h,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发作时可明显增高,超过2倍以上有诊断价值。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也明显增高。

  (2)血CA测定 嗜铬细胞瘤病人血CA升高,以NE升高为多见,其次是NE、E都升高。静息卧位血浆CA升高具有诊断价值。

  (3)甲氧去甲肾上腺素 敏感性与特异性强,恶性转移性嗜铬细胞瘤,血浆儿茶酚胺虽可正常,但甲氧去甲肾上腺素常升高。

  2.药物实验 药物实验包括激发实验和阻滞实验。由于各种检查手段的发展,且激发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很少应用。

  (1)激发实验:适用于血压在21.3/13.3kPa(160/100mmHg)以下的非发作期间。静注磷酸组织胺0.03~0.14mg。也可静脉注射胰高糖素0.5~1mg或酪胺1mg。如血压升高8/5kPa(60/40mmHg)以上时则为阳性。此实验有一定危险性,事先应备好苄胺唑啉,以备血压过高时急用。

  (2)阻滞实验:适用于血压在22.7/14.7kPa(170/110mmHg)以上或正在发作时。以苄胺唑啉5mg静脉注入,在3~5min内血压下降超过4.7/3.3kPa(35/25mmHg)者为阳性。也可用可乐定(clonidine)行抑制实验,测定血浆儿茶酚胺受抑制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对肾上腺区肿瘤诊断较准确,但对肾上腺外的肿瘤欠佳。

  (2)CT及MRI:CT对肾上腺肿瘤诊断的准确率达90%以上,MRI与CT表现相似,同时有利于寻找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和多发肿瘤。

  (3)131I-间碘苄胍(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131I-MIBG)闪烁扫描:可用于嗜铬细胞瘤及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转移灶显像。既能定位,又能定性,特异而敏感,准确率在90%以上。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