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症状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简介: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又称房室阻滞,指房室间正常传导途径发生传导延迟,部分或全部阻滞。常见病因为器质性 心脏病 ,各种 心肌炎 ,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影响;也可见健康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以及压迫眼球和颈动脉窦、胸腔和颈部肿瘤刺激迷走神经等。心脏传导阻滞可发生于传导系统上任何一处,包括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心房肌、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及心室肌。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为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激动在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其分支内发生阻滞,不能正常传到心室。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完全性及部分性阻滞。部分性又可分为第一度及第二度两种,完全性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呈暂时性,永久性或间歇性发作。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症状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或称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所有激动均可下传但传导速度异常延迟。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只有房室传导时间延长,心电图呈P-R间期延长。患儿无自觉症状,听诊可有心尖部第1心音减低。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激动下传而部分激动脱落。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2型:Ⅰ型亦称文氏现象,即P-R间期逐次延长,最后心房激动完全受阻,P波之后无QRS波,引起心室漏搏。心室漏搏后的第1个P-R间期缩短,呈周期改变。此型阻滞多在房室交界区,预后较好。Ⅱ型系指一部分心房激动传导到心室,而另一部分激动受阻于房室之间,因而发生心室漏搏现象,房室比率大多为3∶l或2∶1,P-R间期固定不变。此型阻滞多在希氏束或以下,预后差,可能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儿可无自觉症状,心率缓慢时,可有头晕、乏力,劳动时气短等症状,听诊时在几次心搏后有一间歇。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则完全没有房室传导。

  1、病史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的胎心或出生时心率缓慢。患儿母亲血清抗SS-A或抗SS-B抗体阳性。后天性病例有原发病史。

  2、心电图检查有以下特点

  (1)P-P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

  (2)心房率较心室率快。

  (3)心室节律为交界性或室性自身心律。交界性频率初生~3岁50~80次/min,3岁以上40~60次/min;室性频率:初生~3岁40~50次/min,3岁以上30~40次/min。

  (4)QRS波交界性心律为正常图型,室性心律则增宽,呈左或右束支阻滞型。

  (5)Q-T间期可延长,并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提示预后不良。

推荐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