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症状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简介:慢性骨髓炎的致病菌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主要的病原体。此外,革兰阴性杆菌也占很大比例,Gentry于1990年在一篇题为“骨髓炎的抗生素治疗”中指出50%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其致病菌为革兰阳性杆菌。由骶部褥疮引起者多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在人工关节置换或其他异物存留引起的慢性骨髓炎者,其致病菌多为阴性凝固酶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近年来真菌引起者也屡有报道。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

  在病变不活动阶段可以无症状,骨失去原有的形态,肢体增粗及变形。患处皮肤菲薄,色泽暗,有多处瘢痕,稍有破损即引起经久不愈的溃疡;或有窦道口,长期不愈合,窦道口肉芽组织突起,流出臭味脓液。肌肉的纤维化可以导致关节挛缩。急性感染发作表现为疼痛,表面皮肤转为红、肿、热及有压痛;体温可升高1~2℃;原已闭塞的窦道口可开放,排出多量脓液,有时掉出死骨。在死骨排出后窦道口自动封闭,炎症逐渐消退。急性发作约数月、数年一次。体质不好或身体抵抗力低下情况下可以诱发急性发作。

  长期多次发作使骨骼扭曲畸形、增粗,患处皮肤色素沉着,并因肌肉挛缩而出现邻近关节畸形,窦道口皮肤反复受到脓液的刺激会癌变。儿童往往因骨骺破坏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使肢体出现缩短畸形。

  二、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难。特别是有窦道及经窦道排出过死骨时,诊断更易。摄X线片可以证实有无死骨,并了解其形状、数量、大小和部位,以及附近包壳的生长情况。一般病例不需要做CT检查。因骨质浓白难以显示死骨者可做CT检查。

推荐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