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病因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简介: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由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引起的以角膜基质多灶性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1965年Turner和Stinson报道了第1例NTM角膜炎,随后,有关NTM角膜炎的报道不断增多。近年来由于角膜屈光手术的普及和眼部激素的广泛使用,该感染有集中发生的趋势。NTM迄今已发现100多种,其中37种已发现感染病例的报道。佰杰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y’s manual of systemic bacteriology)将NTM分为快速生长型和较慢生长型两类。

  一、发病原因:

  1.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属于需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由于具有抗酸染色阳性的特性,故又称抗酸菌。NTM可以引起人类很多疾病,包括颈淋巴结炎角膜感染、部疾病及皮肤溃疡等。近年来由该菌所致的感染呈上升趋势。根据NTM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菌落色素及生长速度)Runyon将其分为4组,引起角膜感染的NTM均属于第Ⅳ组(快速生长NTM),其中以偶发分枝杆菌及龟分枝杆菌最常见。由于非结核分枝杆菌可污染医院中的试剂和冲洗液,已成为院内感染中常见的细菌之一。大多数NTM角膜炎都与角膜手术、外伤及配戴角膜接触镜有关。

  二、发病机制:

  1.NTM细胞壁上的脂肪酸和糖脂可使其逃避吞噬细胞的清除而在组织内长期生存,角膜基质的相对缺氧状态又使NTM处于休眠状态而不致病,但是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局部使用激素时,休眠状态的NTM可随时转入增殖期。研究发现NTM的增殖周期长,生长缓慢,一般20h左右,所以临床上NTM性角膜炎潜伏期长,发病过程缓慢,并可呈持续带菌状态。现代免疫学的观点认为NTM性角膜炎是一种免疫紊乱状态下发生的疾病,细菌使角膜的免疫平衡失调,向病理性免疫反应方向发展。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