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鉴别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简介: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HEC为出血性肠炎之病原,主要有大肠埃希杆菌O157∶H7,是1982年新发现的一种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此外,O26∶H11也可能是病原之一。我国目前尚未见有正式报道。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诊断

除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支持外,从大便中发现O157∶H7大肠埃希杆菌及其毒素才能确诊,其鉴定方法有:

    1.细菌培养分离 提高大便培养阳性率就能提高确诊率,影响培养的因素,主要是大便性状、病程及培养基的选择。血性便、病程短者,阳性率高;水样便、病程长,尤其超过7天者,阳性率低。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MAC)培养基可提高阳性率。SMAC培养基可作为对O157∶H7之筛选培养基。在SMAC培养基上,O157∶H7菌落无色,而发酵菌株呈粉红色,但有半数EPEC菌株有类似O157∶H7之特性,应注意EPEC与EHEC之鉴别。

    2.免疫学检测 用单克隆抗体直接ELISA反应检测O157∶H7大肠埃希杆菌。

    3.基因检测 应用EHEC特异性DNA探针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均可达99%;或应用PCR对EHEC DNA序列分析,其溶血素AB基因为EHEC特有,特异性强,敏感快速,3~4小时可出结果。其他尚有对SLT1、SLT2两对寡核苷酸引物同时扩增的多重PCR法,但尚未在临床广泛应用。基因检测可用于临床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鉴别

  应与其他大肠埃希杆菌肠炎相鉴别。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