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综合征检查

剥脱综合征简介:剥脱性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pseudoexfoliation)系多种眼组织综合的一种异常蛋白质,阻塞了小梁网引起小梁功能减退,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剥脱物表现为灰白或蓝白色无定形蛋白质碎屑物,不仅限于晶状体前囊,且可见于有基底膜的其他眼组织上,如悬韧带、角膜、虹膜、睫状体、前玻璃体面以及眼球外的某些组织,如结膜血管及近眼球后极部的眶组织中,故又可称为基底膜综合征。小梁网常有明显色素沉着,有时可扩展达Schwalbe线。与其相伴的青光眼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差。1917年Lindberg首先描述这些慢性青光眼的瞳孔缘碎屑物质的沉着,并揭示此沉着物部分来源于剥脱的晶状体前囊。经组织化学证明,晶状体前囊的碎屑物不同于晶状体囊膜,且病变未累及晶状体囊膜,因而提出假性剥脱,以区别高温下吹玻璃工人的晶状体囊的真性剥脱,故以“剥脱综合征”的命名较适宜。

剥脱综合征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的特征为:①结膜与角膜:电镜下见角膜缘处的球结膜及睑结膜血管的内皮细胞近基底膜处,有典型的微纤维颗粒状物。角膜内皮细胞内可见被吞噬的剥脱物。②小梁网:小梁网间隙及Schlemm管内,有剥脱物沉着。超微结构显示剥脱物积聚于小梁网内皮细胞下及Schlemm管的内、外壁上,甚至在内皮细胞内的空泡中。③虹膜:瞳孔缘区有剥脱物黏附。剥脱物散布于虹膜的基质、隐窝、前界膜上、括约肌及开大肌的肌纤维间、虹膜的后表面以及围绕虹膜血管。电镜检查见剥脱物位于内皮细胞下,伴有基底膜破裂及退行性变。④晶状体及悬韧带:典型的晶状体改变可分为3个区即:A.中央区:透射电镜下见含微纤维的剥脱物、散在的细胞器官及色素颗粒。在光学显微镜及电镜下,见晶状体囊膜与剥脱物间,仅有极疏松的贴附,因而易被外来的机械性接触而抹去;B.中间区:光镜与电镜检查,此区无剥脱物存在,该区晶状体囊膜亦正常;C.周边颗粒区:光镜及电镜下该区晶状体的前囊表面有细小树枝状剥脱物存在,有时含色素。偶见因剥脱物的存在引起的虹膜后粘连。此外前、后晶状体的中纬线区及悬韧带上均可见剥脱物。⑤睫状体:睫状突被剥脱物包裹如羽绒状,且剥脱物与睫状上皮细胞牢固地黏着。

  无特殊辅助检查。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