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物性皮炎病因

小儿药物性皮炎简介:小儿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又称小儿药疹(drug eruption),是指药物经各种途径(如内服、注射、吸入或塞入等)进入小儿体内,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伴有全身性损害,可伴有内脏损害,甚至死亡。小儿药疹可由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所产生,后者指药理学可以预测得到的,常与剂量有关,而前者与药理作用无关,见于少数个体,通过变态反应机制而发生,通常讲的药疹亦是本文论述的前一类药疹,主要指药物过敏所引起者。但药物本身局部作用所引起的皮疹,例如亚硝酸戊酯的红斑反应,不包括在本文范围之内。

  一、发病原因   主要分为药物因素以及个体差异性。药物这个外因中有药物中的杂质、剂量、种类、用药途径、聚积作用及抗原性等诸,但药物的抗原性是引起药疹最重要的原因。不过,药物大多数是小分子化学物质,它必须与机体内蛋白质结合后变成全抗原,这时药物才具有抗原性。所以,不同的个体差异,机体内的蛋白质不尽相同,也就不一定能与药物形成全抗原。

  常引起药物性皮炎的药物有五大类:

  1.解热止痛药: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发病最多,如阿司匹林、索米痛片安乃近。  

  2.磺胺类药:以SMZco引起的居多。

  3.抗生素:以青霉素引起的最多,特别是氨苄西林。

  4.镇静安眠及抗癫痫类:如巴比妥、苯妥英钠。

  5.中药:如蟾蜍、朱砂、蓖麻子、鹿茸精、雷公藤注射液

  二、发病机制

  主要分免疫性反应与非免疫性反应。

  1.免疫性反应:其发生机制与变态反应相同。多数药物是非蛋白质,称为半抗原。当其侵入人体与体内组织蛋白(又名载体蛋白)以共价键结合为不可逆的稳定的半抗原-蛋白复合物,变成完全抗原,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抗体。此类抗原抗体 产生变态反应表现在皮肤及黏膜上,即造成药物性皮炎。其特点主要有:(1)个体敏感性。(2)皮疹与药量药理作用无关。(3)有一定的潜伏期。(4)皮疹形态多样性。(5)交叉过敏、多价过敏。(6)对激素有特效。

  2.非变态反应机制:指药物的固有药理学、毒性反应不耐受等。其特点主要有:(1)直接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2)光毒性反应。(3)过量反应。(4)蓄积作用。(5)酶的缺陷及抑制。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