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鉴别

日本血吸虫病简介: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脏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伴腹泻或排脓血便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日本血吸虫病是危害我国农民身体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省、市、自治区的381个县。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生产。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系统防治,取得良好效果。近几年,不少地区疫情有所回升。目前尚处于流行状态的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的水位难以控制的江湖洲滩地区和四川、云南环境复杂的大山区。每当汛期,常有急性血吸虫病的小规模暴发流行。

日本血吸虫病鉴别

  应与伤寒、阿米巴肝脓肿粟粒性结核、病毒性肝炎等相鉴别。急性血吸虫病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是与上述疾病鉴别的重要依据。

  慢性血吸虫病肝脾肿大型应与无黄疸病毒性肝炎鉴别。后者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疼痛与肝功能减损均较明显。病毒性肝炎做血清检查可有病毒抗原阳性。

  病原学检查易与阿米巴原虫性痢疾,慢性菌痢鉴别。血吸虫病患者有腹泻便血者粪便孵化阳性,而且毛蚴数较多。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鉴别晚期血吸虫病与门脉性及坏死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损害较轻,黄疸、蜘蛛痣肝掌较少见,有肿大,且有慢性腹泻便血史。但仍需依赖多次病原学与免疫学试验检查才能确切鉴别。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