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菌病病因

螺菌病简介:螺菌病又名鸡螺旋体病,小螺菌鼠咬热。鼠咬热(rat-bit fever)原系鼠类传染病,为鼠类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小螺菌和念珠状链杆菌二种。由小螺菌所致者有回归型高热,局部硬结性溃疡,淋巴结炎及皮疹等。

  一、发病原因

  小螺菌鼠咬热(spirillary rat-bite fever)由小螺菌感染引起。曾命名为鼠咬热钩端螺旋体。本菌为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呈棒状而僵硬的螺旋形微生物,无荚膜及芽孢,菌体长约3~6μm,宽0.2~0.6μm,顶端有鞭毛,运动迅速,可循其长轴旋转,亦可通过鞭毛前后穿行。人工培养不能生长,但动物接种可以繁殖。小螺菌在自然界生存能力弱,对酸敏感,对热敏感,55℃30min即被杀死,对砷剂、青霉素等敏感。

  二、发病机制

  鼠咬热的确切发病机制迄今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病原体在鼠咬伤时进入人体,沿局部淋巴管至淋巴结,在该处繁殖而引起淋巴结炎;并周期性的侵入血流而导致临床症状周期性发作。

  三、病理改变

  基本病理变化为中毒性、出血性和坏死性改变。

  (1)全身性病理改变:主要为肝和肾小管皆显示毒性出血和坏死,脑充血、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变性肠炎

  (2)局部病变:被咬伤的部位出现肿痛,呈紫色,有水疱形成或组织坏死淋巴结肿大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