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卵黄囊瘤简介: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是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OGCT)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卵黄囊瘤几乎均为单侧性,右侧略多见,双侧者多为转移所致。肿瘤通常体积较大,直径多超过10cm;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有包膜,有时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或浸润。切面以实性为主,粉白或灰白色,湿润质软,常伴有含胶冻样物质的囊性筛状区,呈蜂窝状、出血、坏死常见。
1.卵巢卵黄囊瘤的转移发生率高。北京协和医院1978年以前收治的42例卵黄囊瘤中,来院治疗时80%已有转移。其中绝大多数为盆腔或腹腔腹膜种植,前者占转移的93%,后者占68%。盆腔腹膜包括子宫直肠窝、膀胱反折、盆壁腹膜、子宫浆膜面及对侧卵巢表面等,腹腔腹膜包括大网膜、前后腹壁腹膜、肝表面及肠系膜等。1978年以后,在对卵巢卵黄囊瘤曾进行淋巴结清扫或部分切除的32例中,有淋巴结转移7例,占21.9%。Gershenson(1983)报道的卵黄囊瘤15例临床Ⅲ期者,有3例发生腹膜后淋巴转移,占20%。而曾作尸检的6例中有3例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占50%。故肿瘤转移的途径除了直接浸润及种植扩散外,也有不少通过淋巴结转移。肝、肺实质内转移较少,但在应用化疗而使患者生命延续稍长但终未能挽救者中,有时可见到肝、肺实质内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