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外伤症状

脊椎外伤简介:脊柱外伤性骨折的基本诊断方法是X线平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的节段和椎体的压缩程度,但有时难以确定骨折的实际程度和范围,对椎体后柱成分骨折可能显示不清而导致漏诊,对骨折片突入椎管也可能显示不清。存在下列情况者应进行CT检查:(1)脊椎骨折伴有神经缺失征;(2)平片上有脊柱前中后三柱结构受累征象;(3)严重畸形,特别是多节段骨折 ;(4)颈椎外伤者,因患者不能很好合作,肩关节与下位颈椎椎体重叠或平片拍张口位有困难者,为避免漏诊均须行CT检查。  临床实践证明,CT对评价脊椎外伤性骨折有着重要作用。CT可充分显示脊椎骨折、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与狭窄、椎管内骨碎片以及椎间盘突出和椎旁血肿等 。采用层厚2mm,间隔2mm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尤其是矢状面重建,可以更直观地显示椎管内骨折片、错位骨折以及脊髓和神经根受累情况。此外,CT检查只需取仰卧位,不必过多搬动病人,对脊椎外伤性骨折的病人来说更为安全适用。

  脊椎外伤症状

  传统的分类是根据致伤的外力进行分型的,如屈曲型、伸展型、旋转型和纵向压力损伤等。这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并不理想,因为一种外力可以产生一种以上的脊柱损伤,而且老的分类法无助于治疗方法选择。加拿大Armstrong综合他自已的经验和西方一些作者的分类,提出按损伤形态分类,将脊柱骨折分成七型。每一型有其特有的损伤特点,并和特定的处理方法相联系。新的分类方法,使脊柱骨折的治疗更加科学。现将每一型的特点分述如下。

  (一)压缩骨折 

前屈或侧屈暴力引起,最常见的为椎体前缘高度减少的前方楔伏骨折。此外还有侧方压缩骨折,即椎体两侧高度不一样。这些楔伏改变常伴有椎体终板的损伤及椎间盘的损伤,椎间盘可被压进椎体内。但压缩骨折的椎体后缘高度不变,有别于爆裂型骨折。

  (二)旋转损伤 

X线检查可见一个椎体在另一个椎体上旋转。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主要为纤维环及髓核损伤。下一个椎体的前缘上角,可被纤维环撕脱一小片,但椎体高度不变。少数仅有单纯椎间隙变窄,无纤维环撕脱。

  (三)爆裂型骨折

是由沿身体纵轴作用的暴力造成的骨折。椎间盘被压入椎体终板,进入松质骨内致伤。椎体由中央“爆炸”样裂开,将骨折片推向四方,有椎体后缘骨折,且有骨折片突入椎管内。椎弓根之间的距离裂开、增宽。常合并后方椎板的纵行骨折,前方椎体裂开越大,椎板骨折就越明显(。有时仅有椎板内板骨折,要CT扫描才能发现。爆裂型骨折又可分成五种:①同时有上、下终板损伤,伴有椎体后缘骨折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产生神经系统症状;②椎体上半部骨折,椎体后方压缩,有骨折片旋转进入椎管内,此型最多见;③下方椎体终板损伤;④爆炸型合并有旋转骨折,除有爆裂型骨折特征外,还可见旋转棘突偏歪一侧;⑤爆炸型骨折合并侧方压缩骨折,骨折线斜行过椎体,椎弓根距离增宽,椎体两侧高度不一样,常伴有多发横突骨折,此型最不稳定。

  爆炸型骨折的主要特点为:椎弓根间距增宽,椎体后部压缩,高度变小,及椎体横径增宽。几乎所有爆裂型骨折都具有神经系统症状。

  (四)剪力骨折

又称切片状骨折(slice fracture)。常为屈曲旋转暴力引起,脊椎前、后方所有韧带均撕裂,可伴有一侧或两侧小关节、横突及椎弓根的骨折,但椎体骨质破坏不明显,椎体高度不变。但旋转剪力可将下一个椎体上缘撕脱小片骨质,就像刀切下一薄片一样。由于所有结构几乎完全横断,骨折高度不稳定,病人常常合并完全截瘫。X线片可见“切片”状骨折片和椎间隙增宽的特点。

  (五)椎体后部骨折

又称座带骨折(seat belt fracture)。由Chance于1948年首先描述此骨折,故文献又常称Chance骨折,为一种屈曲拉伸骨折。典型的损伤机制为汽车座带束于患者腰腹部,当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减速或撞车时,座带支点以上的躯干屈曲,前冲力还同时产生一个向前横突上,然后穿入加压螺纹棍,拧紧螺母进行加压固定。应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伴有后方椎间隙增宽并有撕脱骨折者,说明有椎间盘损伤,有时用Harrington加压术复位后,反而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这是由于加压时,损伤的椎间盘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所致。对于这样的骨折,加压复位前,应将受伤的椎间盘先行摘除。

  (五)切片状骨折的治疗

因为这种骨折伴有整个韧带的完全撕裂,且常合并截瘫,用Harrington撑开棍治疗后方间隙反而会明显增宽。应选用强度较好的Luque或Dick装置为好,不仅能获得满意的复位,而且固定牢固,术后即可随意翻动病人,术后1-2即可让病人起床坐轮椅活动,有利于截瘫病人的康复与护理。

相关搜索热词
推荐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