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简介:减压性骨坏死是高气压作业工人或潜水员所发生的骨坏死,在从事高气压作业的工人中,有将近半数的人可发生骨关节损伤。在早期是一种无症状的骨损伤,只有X线照片才可能发现,其典型发病部位是在肱骨、股骨和胫骨骨干等处。只要有过一次高气压暴露史,不论是否患过急性减压病,均可能发生减压性骨坏死。在18世纪末就已有潜水、隧道或沉箱作业中进行高气压暴露,只有到1895年X线检查应用于临床后,1911年美国Bassoe和德国Bornstein首先报道暴露于高气压引起的骨坏死,其中部分病例X线片所见呈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
一、治疗
急性减压病的骨关节病变的治疗,与急性减压病,其他系统病变的治疗原则相同,应及时准确地施行加压治疗,此是惟一的特效方法。
本病内科治疗无效,因此有人主张只要关节面有萎陷的可能,就有外科治疗的指征;可按病变进展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和范围。
骨坏死病灶较大或波及关节面,则采用手术治疗。若股骨头坏死且有轻度萎陷,可用移植皮质骨片,置于股骨头软骨下或关节软骨下,作为对坏死股骨头或轻度萎陷的一种机械性支撑,且可使股骨头的血管再生。若坏死灶在股骨头前上方,股骨头后部保持正常的外形,并具有完好的软骨,则可采用骨切开术,以使负重位置后移,这样比移植皮质骨为佳。Sugioka氏的粗隆间前旋位股骨切开术对治疗中青年患者效果较好。若股骨头有较广泛的萎陷,但髋臼良好,则可采用股骨头切除术,同时置换人工股骨头。若髋臼和关节面已累及,可考虑全髋关节重建术。
二、预后
英国医学会根据减压性骨坏死的X线征象,将其分为AB两大类:A类病变预后不良,病情活动,且易导致骨关节功能丧失而致残;B类病变较稳定,距离关节面较远,很少进一步恶化。经多年临床观察,AB两类病变的发展与预后并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