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病因

急性减压性骨坏死简介:减压性骨坏死是高气压作业工人或潜水员所发生的骨坏死,在从事高气压作业的工人中,有将近半数的人可发生骨关节损伤。在早期是一种无症状的骨损伤,只有X线照片才可能发现,其典型发病部位是在肱骨、股骨和胫骨骨干等处。只要有过一次高气压暴露史,不论是否患过急性减压病,均可能发生减压性骨坏死。在18世纪末就已有潜水、隧道或沉箱作业中进行高气压暴露,只有到1895年X线检查应用于临床后,1911年美国Bassoe和德国Bornstein首先报道暴露于高气压引起的骨坏死,其中部分病例X线片所见呈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

  一、发病原因

  最初发现减压病是在潜水工作者中,故最早称本病为潜水夫病。凡从事高气压作业,隧道和沉箱作业;失事潜艇艇员从海底脱险快速上浮;飞行人员乘坐非加压舱快速升高;或在低压舱中模拟飞行升空;高压舱的密闭性发生故障;高压舱治疗患者可因减压不当等均可发生减压病。

  二、发病机制

  减压性骨坏死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根据潜水实践和动物实验性骨坏死,证明骨坏死的病因是减压不当,形成气泡,引起栓塞所致。骨坏死损伤均见于长骨,一般不累及躯干骨骼,由于长骨中黄骨髓多、脂肪含量高、溶氮气多,易于形成气泡。骨髓中血液循环缓慢,故骨髓中气泡不可能快速排出。骨损伤与高压暴露次数、患急性减压病史次数、潜水深度等成正比关系。据观察,发生严重减压病时,并不紧接着发生骨损伤;而无减压病或仅曾有过轻微减压病病史者,可能发生减压性骨坏死。骨损伤特征倾向于对称性发病。单纯气泡梗死学说尚不能完满地解释许多临床现象,因此有学者提出脂肪栓塞、血液浓缩、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液中酶的变化以及溶解于组织中的气体渗透效应理论等。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