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球孢子菌病简介:副球孢子菌病原称巴西或南美芽生菌病,系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的进行性真菌病。尽管副球孢子菌病不是一个很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有时也发生于包括艾滋病病人在内的免疫受损患者。巴西副球孢子菌在自然界的特定场所还不清楚,推测是以真菌形式存在于泥土中,人体通过吸入孢子感染。孢子在肺内37℃时转变成侵袭型酵母菌,可经血流及淋巴向其他部位播散。 本病流行于拉丁美洲特别是巴西,其次是阿根廷、秘鲁和委内瑞拉等。患者尤其多见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及巴西的咖啡工人。,年龄多在20~30岁,男性多见。我国尚未见报告。
一、发病原因
副球孢子菌又名巴西副球孢子菌,或巴西芽生菌,培养为双相型,在37℃培养为酵母样菌落,在温室培养则为丝球状菌落,近来认为本菌的多发芽生孢子很像球孢子菌破裂后的内生孢子,故一般均称为副球孢子菌。
二、发病机制
本病病原菌经口,皮肤及黏膜损伤处侵入人体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当身体抵抗力减弱而又有病原菌入侵时,不但局部发生病变,且可很快侵入淋巴和血液循环,引起内脏器官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