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紫热症状

巴西紫热简介:为1984年首先发现于巴西圣保罗州的小儿急性暴发型传染病。临床表现有高热、腹痛、呕吐、紫癜性皮疹、休克等,可很快死亡。90%以上病前半月左右患过化脓性结膜炎。1985年由泛美专家组和美国CDC组成专题研究组,进行了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分析研究,认为系一种新的疾病,命名为BPF。1986年确认从典型患者血、脑脊液、紫癜处分离培养得到的流感嗜血杆菌埃及生物型(Haemophilus influenzae biogroup aegyptius,HIBA)为其病原菌。

  一、症状

  临床特点为急起的高热、腹痛、呕吐,1~2天后出现皮肤黏膜的紫癜,病前半月左右患过化脓性结膜炎。多发生于温暖季节,当地有化脓性结膜炎流行。患者均为10岁以下的小儿。

  1.巴西紫热 患儿多先患化脓性结膜炎,结膜炎消退数天后,患儿突然高热、呕吐、腹痛,可有腹泻。发热12~24h后皮肤和黏膜出现紫癜,迅速扩散到躯干、四肢及面部,伴有血压下降、胃肠道出血、少尿、发绀等,手、足、耳、鼻可出现坏疽,还可伴有DIC、酸中毒。患儿神志不清,多在1~2天内死亡,病死率为7O%。有些患儿血培养BPF株阳性,但未出现紫癜和休克,预后较好,可能与细菌毒力不强以及早期抗菌治疗有关。

  2.化脓性结膜炎 可由毒力强的BPF株引起,也可由非BPF的HIBA引起,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结膜炎无异,表现为眼睑红肿、眼痒、眼烧灼感、流泪或溢泪、晨起时轩分泌物多而难以睁眼。

  3.血象改变 血白细胞可增高,血小板可减少。

  目前已明确的流行地区有巴西和澳大利亚,美国亦有可疑病例报告。

  二、诊断

  血培养获得BPF株的HIBA菌为确诊依据。

相关搜索热词
推荐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