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衰竭简介:中暑衰竭又称为热衰竭,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热衰竭亦可伴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使过多的液体和电解质丢失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因而引起的低血容量和电解质失平衡发生虚脱的疾病。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一、症状:
过多的出汗但未及时补充液体而可引起中暑衰竭伴疲乏,虚弱和焦虑,接着发生循环虚脱而可见缓慢而纤细的脉搏;血压低而不易测知;皮肤冷而苍白,粘腻;精神障碍,继之出现休克样神志不清,核心体温在38.3~40.6℃之间,长时间站立于高温环境促发的轻度中暑衰竭(因血液淤积于热扩张的下肢血管)的症状为亚正常体温和单纯性昏厥。
引起循环虚脱的中暑衰竭比中暑更难与胰岛素休克,中毒,出血或外伤性休克相区别,通常有高温环境暴露史,缺乏液体的补充,无其他可见的原因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可作为诊断的足够依据,除非长时间循环衰竭,中暑衰竭通常是短暂的,预后也是好的。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