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飞沫传播,即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距离2米以上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没有外部条件(如风力)的帮助,飞沫喷射到两米以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血液传播

  病毒传播途径之一: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

  输入污染了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

  使用了受病毒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或其他可以刺伤皮肤的;

  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针灸、纹身、纹眉、穿耳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

  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粪口传播

  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尚未健全、教育倡导不周的情况下,未处理之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损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厕后清洁不完全,藉由饮食过程可导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如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弓型虫感染症,于已开发国家也可能发生。有时,某些生物因体表组织构造不足以保护个体,可能因接触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况下在人类族群中不会发生这种特例。

垂直传播

  主要是指胚胎内的婴孩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而感染上与母亲相同的疾病。由于这种疾病传播是从母亲传至子代因而称垂直传播,亦称母婴传播。

  经胎盘传播:受感染孕妇体内的病原体可经胎盘血液使胎儿遭受感染,但并非所有感染的孕妇均可引起胎儿感染。可使胎儿感染的病毒有:风疹病毒、水痘病毒、麻疹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B族病毒、腮腺炎及巨细胞病毒等。

  上行性传播:病原体经孕妇阴道通过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例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分娩引起传播:胎儿从无菌的羊膜腔内产出而暴露于母亲严重污染的产道内,胎儿的皮肤、粘膜、呼吸道、肠道均可遭受病原体感染,例如淋球菌、疱疹病毒等。

  常见于:

  艾滋病

  母婴垂直传播是艾滋病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在孕期艾滋病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母体产道时接触母体的分泌物和血液等可感染艾滋病病毒;产后艾滋病病毒通过母乳喂养可感染婴儿。如实施孕期自愿咨询检测(VCT)、药物阻断、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

  乙肝

  一方面是指患有乙肝的孕妇怀孕时,胎儿在子宫内就被感染上了乙肝病毒。 另一方面是孕妇在分娩时通过产道婴儿吸入带乙肝病毒的羊水,或是因吸吮母乳而被感染。

虫媒传播

  虫媒传播是可引起传染的一种传播途径和方式,是指病原体通过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引起易感者感染。分机械性传播(如蝇传播痢疾、伤寒等)和生物性传播(如蚊传播疟疾、丝虫病等)。采取防蚊、防蝇和杀灭病媒昆虫等措施,可防止这种传播。

  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莱姆病、疟疾、登革热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与鼠传疾病构成了媒介生物性疾病(习惯上均称虫媒传染病)。这类传染病在我国每年传染病总发病病例中约占5%~10%,但它的病死人数则占传染病总死亡人数的30%~40%。常见的病媒昆虫有蚊子、苍蝇、蟑螂、臭虫、虱子、跳蚤、蚂蚁等,此外还包括蠓、蚋、虻、白蛉等。不同虫媒传染病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是不尽相同的。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分为两种:

  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有人提出此类传播不仅包括接吻和性交,也包括经飞沫传播。

  特指的直接接触是性传播的疾病。除传统的性病(梅毒、淋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外,现已公认的其他性传播疾病包括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和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Ⅱ型等引起的感染,艾滋病也属于此类。

  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指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如手及日常生活用品(床上用品、玩具、食具、衣物等)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后,可起到传播病原体的作用,此类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和某些人兽共患病均可经此途径传播。如肝炎。

  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病例一般呈散发,可在家庭或同住者之间传播,呈现家庭续发率高;②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较多;③流行过程缓慢,全年均可发生病例,无明显季节性高峰;④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此类传播。

空气传播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通过空气侵入新的易感宿主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经空气传播包括下列三种方式:

  1.经飞沫传播   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于呼吸道粘膜表面的粘液中或纤毛上皮细胞的碎片里,当病人呼气、大声说话、嚎哭、打鼾、咳嗽、打喷嚏时,可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病原体的粘液飞沫,体积较小(约15~100μm),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久(通常不超过几秒钟)。飞沫传播的范围仅限于病人或携带者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均可经此方式传播。拥挤的临时工棚、看守所或监狱、旅客众多的船舱、车站候车室是发生此类传播的常见场所。

  2.经尘埃传播 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以较大的飞沫散落在地上,干燥后成为尘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落在衣服、床单、手帕或地板上。当整理衣服或清扫地面时,带有病原体的尘埃飞扬而造成呼吸道传播。凡耐干燥的病原体,皆可经此方式传播,如结核杆菌、炭疽芽孢等。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大多有季节性升高的特点,一般多见于冬春季。在缺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人们常在儿童时期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对免疫力持久的疾病,以儿童多见,故常称为“儿童传染病”。影响空气传播的因素很多,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及易感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三者有关。

性传播

  性传播不一定就指生殖器性交而言。性传播是一种传播方式,可以有直接传染方式,也可以是间接传染方式,还存在着由父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的方式。以前性病只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等5种,称为经典性病(VD)。从70年代开始性病的病种明显增多,已不止局限于上述的经典性病,而是将与各种性行为、性接触密切相关的传染病皆包括在内,性病的概念逐渐被“性传播性疾病”所代替,1975年WHO正式决定采用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名称,简称STD。目前WTO列入STD的病种已达20多种。

  具体列举如下:

  (1)螺旋体感染:梅毒。

  (2)细菌感染:淋球菌泌尿生殖器感染、软性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腹股沟肉芽肿(我国少见)。

  (3)病毒感染:单纯疱疹感染、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巨细胞病毒感染、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4)衣原体感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第四性病)、衣原体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

  (5)支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

  (6)霉菌病:白色念球菌阴道炎。

  (7)寄生虫传染:疥疮、阴虱、滴虫。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