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代谢障碍疾病检查

营养代谢障碍疾病简介:生物体为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及保证生长和生殖所需的外源物质称为营养要素,由水、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六类所组成。其中水、矿物盐为无机物,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则为有机物。矿物盐中除含量较多的常量元素以外,部份含量很少,但却也参与机体许多生命活动者称为微量元素。上述这些营养要素通过进食这一行为而进入到体内。进食行为的正常受许多神经、内分泌等行为层次的生命活动所控制,其中下丘脑起着甚为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在人类社会中,进食行为还受文化、家庭、个人经验、个人经济条件以及市场供应等等所限制。进食的内容都经肠胃道所吸收。大多数分子较大的营养物都在消化道先转化为分子量较小的可溶性的单元营养素以后,再经肠道上皮细胞所吸收。不少营养要素吸收时需要与转运蛋白结合,而后者活力又常常受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以及参与该物质代谢的有关激素的影响。吸收进的营养要素可被送到各器官组织加以利用,另外许多营养要素可以在体内贮存,特别是以能源物质尤为普遍,在机体需要时这些贮存的物质又可释放到循环而加以利用。

  一、检查:

  1.体格测量:体格测量可以提供病人的蛋白质,脂肪贮备情况,特别在进行动态检测期间,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趋势,干预治疗的效果等等,通常测量的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与身材不相称的过高或过低的体重,常表示有营养障碍,一般情况下在6个月内无特殊原因体重下降10%以上常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有病态存在,但有时即使在六个月内体重仅下降6%也可以是严重躯体疾病的征象,浮肿,腹水等有时可以掩盖因为消耗性疾病所致的体重下降,肱三头肌皮下脂肪测定可帮助了解病人脂肪贮备情况而较少受浮肿等因素影响,上臂肌肉测量则对了解骨骼肌的实际数量有助。

  2.临床情况:临床情况虽不如实验室检查指标精确,但常常可以提供各种营养不良的征象,例如食欲不振,消瘦,大多提示有热卡及蛋白不足;味觉异常可提示锌缺乏;肤色苍白,滤泡过度角化,扁平性皮炎,搔痒,色素改变,以及阴囊性皮炎等,分别可提示叶酸,铁,维生素B12,A,C,核黄素,以及尼克酰胺等代谢障碍,脱发,毛发稀疏等在蛋白缺乏症时常见;夜盲,畏光则提示有维生素A,核黄素障碍;口腔检查中舌炎常表示核黄素缺乏;齿龈出血在除外牙周病外应注意有VitC缺乏;颈部结节性甲状腺肿为缺碘;腹部无力扩张伴肝脏肿大为蛋白及热卡不足;铁缺乏常可见匙状甲,手足搐搦,反射消失等等多提示有钙,镁,以及B族维生素障碍等,上述临床检查如能结合特殊实验室检查发现则更能获得确切的信息,例如上述锌缺乏可以出现味觉异常,但是也可因吸烟,用药等许多原因引起,测定血锌水平则可确诊。

  3.生化检测:可以提示更精确,特异性的诊断意义,常用的指标为:1.血清白蛋白在许多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时水平可以下降,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后也可观察到,由于白蛋白半衰期大约为近两周,因此即使在营养障碍已被纠正时,也能观察到其水平逐渐回升,2.血清转铁蛋白大多认为较白蛋白测定更为灵敏及可靠,但是在缺铁,某些恶性肿瘤,类风湿样关节炎,以及慢性感染等,其水平可以偏高,应予注意,3.血氨基酸水平需要特殊化验设备始能完成,但如能测定,常常可较准确地反映病情及病因,例如在慢性肾脏病时大多可观察到一些氨基酸(胱,瓜,天门冬,酪,亮,异亮,赖,丝氨酸等)水平过低;而在肝病时上述氨基酸的异常情况则不一样。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