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室起搏时,由于生理性房室顺序活动丧失,使心房失去“辅助泵”的作用,心输出量减少10%-30%;起搏导管还可能引起三尖瓣关闭不全,当心房内压力升高时,通过心房内压力感受器的作用可抑制增加周围血管阻力的血管反射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当心房内压力明显升高,在肺毛细血管楔压曲线上见到大炮波时可能导致血浆外渗至肺泡腔。
电生理异常
室房传导(ventriculoatrial conduction,VAC)引起普遍关注。在病窦综合征中,约60%的患者VAC保持完整;而房室阻滞者中仅40%有1:1 VAC,病窦综合征患者较易出现起搏器综合征与此有关。右室起搏出现VAC时,心房收缩发生在房室瓣关闭时,使心房平均压持续升高,肺静脉与体静脉充血,可使未发生过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VVI起搏后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平均心房压升高,尤其在颈静脉见到大炮波的病例血压可下降。
失去房室顺序或1:1室房逆传者心房压增加可引起心房及血管反射。心房和肺循环的膨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血管抑制性反应,降低动脉血压。Ellenbogen等研究发现在心室起搏时没有室房逆传者比有室房逆传者总外周阻力要高,外周阻力的增加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防止晕厥。而这种保护性的血管收缩反应在1:1室房逆传引起心房膨胀反应时会受抑制。Ellenbogen等观察了不同心律及起搏方式下心排血量、血压、外周阻力和血液儿茶酚胺等变化。他们模拟室房逆传方式起搏时发现血管阻力以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这种变化可通过动脉内直接灌注酚妥拉明而阻断,说明室房逆传方式起搏时血管阻力变化与α受体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心房肽在起搏器综合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VVI起搏时较DDD起搏时心房肽水平明显升高。
可能产生起搏器综合征的情况包括:
心房抑制型起搏(AAI)方式时患者有长P-R间期;
心房同步心室抑制型起搏(VDD)方式时窦性频率降至下限频率以下引起房室不同步;
心房和心室抑制型房室顺序起搏(DDI)方式时心房不感知,房室不同步;
DDD方式时程控在不合适的房室延迟,也可由于房间传导阻滞左心房收缩延迟,左心房、左心室收缩同时发生,此种情况称之为“双心腔起搏器综合征”;
带有起搏方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发生不合适的起搏方式转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