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它的发生与冲动提早出现有关,即通常所说的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电图特征    

提早出现室上性冲动,其下传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4s。其心电图特征:            

室上性冲动指窦性早搏、窦房交接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接性早搏、房室分离时窦性夺获、各类反复搏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等;        

宽大畸形QRS波群可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75%~85%)、左束支传导阻滞型(20%~40%)、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加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型(约18%)、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加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型(约10%)、单纯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型(约33%)、单纯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型(约19%)、左中隔支传导阻滞型及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型。后两者少见。            

QRS波形易变性大,可呈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分支传导阻滞型。    

长一短周期后易出现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称为Ashman现象。    

偶见室性早搏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多发生在收缩中、晚期的同源性室性早搏,少数可发生在舒张早期。因遇及浦肯野纤维或心室肌的相对不应期而出现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其QRS波形较舒张期m现的室性早搏宽大畸形。

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它的发生与冲动提早出现有关,即通常所说的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电图特征

提早出现室上性冲动,其下传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4s。其心电图特征:

室上性冲动指窦性早搏、窦房交接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接性早搏、房室分离时窦性夺获、各类反复搏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等;

宽大畸形QRS波群可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75%~85%)、左束支传导阻滞型(20%~40%)、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加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型(约18%)、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加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型(约10%)、单纯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型(约33%)、单纯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型(约19%)、左中隔支传导阻滞型及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型。后两者少见。

QRS波形易变性大,可呈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分支传导阻滞型。

长一短周期后易出现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称为Ashman现象。

偶见室性早搏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多发生在收缩中、晚期的同源性室性早搏,少数可发生在舒张早期。因遇及浦肯野纤维或心室肌的相对不应期而出现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其QRS波形较舒张期m现的室性早搏宽大畸形。


发生机制

提早出现的室上性冲动下传心室时,束支、分支等传导组织生理性不应期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导致冲动在左、右束支内的传导时间互差>0.025~0.04s,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的传导时间互差>0.02s,便会出现功能陛束支或(和)分支传导阻滞图形。

束支、分支的不应期有病理性延长:出现在T波后面的舒张早期室上性冲动遇及束支、分支病理性延长的不应期,便会出现束支、分支阻滞图形,常称为3相性或快频率依赖性束支、分支阻滞。

束支、分支间隐匿性传导引起的蝉联现象:室上性冲动通过室间隔隐匿激动对侧束支、分支,使其不应期后延,提早出现室上性冲动下传心室时,遇及该束支、分支不应期而出现功能性传导阻滞,引起宽大畸形QRS-T波群。心电图表现为:

房性早搏二联律时,出现交替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时,出现连续3次以上的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它的发生与冲动出现的时相无明显关系,主要与异位起搏点的位置及下传途径有关。仅见于房室交接性逸搏、早搏。


心电图特征

延迟或提早出现QRS波形与窦性略异,时间正常或略增宽,但<0.11s,为房室交接性逸搏或早搏伴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可与窦性、室性激动形成交一窦、交一室的室性融合波。


发生机制

异位起搏点位于房室束(希氏束)分叉部的近端。

异位起搏点来源于心室分支部位。

异位起搏点位于房室交接区的边缘区或下部,激动沿着房室交接区、希氏束内解剖上或功能上纵向分离的径路下传。激动首先通过希氏束的一部分传导纤维到达心室肌的特定部位使其提早除极,尔后再通过浦肯野纤维的快速传导径路到达心室的其他部分,导致逸搏QRS波形与窦性搏动不一致,但时间仍在正常范围。

异位起搏点的激动通过异常传导径路下传心室,如Mahaim纤维传导。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