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传导系统(conductive system of heart)位于心壁内,由特有的功能高度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等。心传导系统起源于胚胎早期心管形成的4个缩窄环,即球干环、球室环、房室环和窦房环。这些部位的原始心肌干细胞可分化形成心传导系统。窦房环的心肌干细胞分化形成窦房结。房室结起源于房室管或静脉窦左角。房室环形成房室束,并与球室环形成左束支,球室环形成右束支。 随着心管的迅速延长和弯曲,心球移向腹侧右下方,心房移向背侧左上方,静脉窦移到心房的背下方。此时,管状的心脏变为“S”形弯曲,静脉窦逐渐并于右心房,故窦房环位于右心房的后壁内,其余3个环互相靠近。胚胎发育至第4周,心传导系统已初步分化形成,心脏搏动从此开始。
窦房结的发生
窦房结(sinuatrial node)的实质细胞起源于胚胎早期的窦房环或腔静脉窦壁内的原始心肌干细胞。窦房结原基的位置随着胚胎的发育而发生变化,出生后人和哺乳动物窦房结的位置存在着差异。早期的窦房结原基出现于静脉窦右壁或窦房环,静脉窦并于右心房时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后壁,即界嵴附近或上腔静脉与心房交接处。胚胎发育至第6周,位于界嵴附近或腔房交界处的原始心肌干细胞增生,围绕小血管形成一个致密区,称为窦房区(sinuatrial area)。
第8周,小血管互相连接形成一条窦房结动脉(artery to sinuatrial node)。窦房结动脉的壁薄,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第11周,窦房区的细胞大量增生,围绕在窦房结动脉周围,形成椭圆形结构。随后,窦房结继续发育分化,细胞间产生大量胶原纤维形成纤维组织支架。窦房结的细胞分化成3种类型,分布在纤维支架的网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