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干燥症,又称干眼,是一种由于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泪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以角结膜干燥症状为主的疾病。根据国内的一组调查资料,角结膜干燥症的患者占人群的2. 7%,我国有近3000万人患有程度不等的角结膜干燥症。另有一组研究结果显示,65岁以上的人群角结膜干燥症的患病率为23. 6%。患者有眼干、角膜混浊、视力下降,甚至可导致失明,是致盲的重要原因(图22-1)。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人工泪液、泪点封闭等,对轻症者有效,但对重症者基本无效。因此,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难题。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学者Filatov将腮腺导管转移到下眼睑的穹隆部,用腮腺分泌的唾液替代泪液。60年代,我国学者也采用这一方法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能够明显缓解眼干症状。但是,大唾液腺的分泌受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进食时手术侧眼大量“泪液”分泌,患者难以忍受,这一手术已被废弃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