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垫肩,头偏向对侧。
2、切口:一般做S形切口,上端起自耳屏前颧弓根部,顺纵向皮纹切开,绕过耳垂下方至乳突尖,沿下颌升支后缘后方顺下颌角方向向前至接近舌骨大角平面处(图16-15)。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颌下区的颈阔肌。
3、翻瓣:翻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腮腺咬肌筋膜表面进行,皮瓣自筋膜表面掀起,在下颌角及颌下区则将颈阔肌包含于皮瓣之中。翻瓣时应用锐分离,但当皮瓣掀至腮腺前缘时,应改用钝分离,因面神经分支穿出腺体前缘进入面部表情肌时,部位表浅,易被损伤。翻瓣至显露腮腺上、前及下缘即可。筋膜浅面翻瓣的优点是出血少(图16-16)。另一种翻瓣方式是在腮腺咬肌筋膜深面进行,直接暴露腺泡,将筋膜完整地包含在皮瓣内。这层筋膜有可能阻断分布于腺体及汗腺的神经纤维之间的迷走再生,有可能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其缺点是出血相对较多。
图16-15 切口
图16-16 翻瓣、显露腮腺
4、显露面神经及腺体切除:解剖分离面神经的过程即腮腺浅叶切除的过程(图16-17)。显露面神经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从末梢追踪到主干的逆行解剖法;另一种是从主干到末梢的顺行解剖法。
(1)逆行解剖法:肿瘤位于腮腺深叶及颌后区者尤为适用,可从下颌缘支、颊支或颧支开始解剖(图16-18)。
a.自下颌缘支开始解剖面神经。下颌角下方下颌后静脉可作为寻找下颌缘支的标志,因此处下颌缘支横跨下颌后静脉。此外,也可在腮腺前下缘、下颌角上方、咬肌表面、下颌缘支离开腮腺处寻找下颌缘支。下颌缘支的吻合支较少,术中慎勿损伤。
图16-17 分离浅叶前缘、显露面神经
图16-18 解剖面神经、分离腮腺浅叶
b.以腮腺导管为标志,皮瓣掀起后用拉钩牵拉皮瓣,显露腮腺前缘最突出的部位,此即腮腺导管发出处。其前上方常可见副腮腺。顺腮腺导管走行方向钝分离,在其表面或上下方可见面神经颊支。确认腮腺导管后,尽可能靠近口腔黏膜处结扎切断,然后顺面神经颊支向后分离解剖面神经其他各分支。
另外也可在腮腺前上方颧弓下用钝性分离法寻找颧支。颧支较粗大,位置恒定,但位置相对较深。
另外,也可找到任何一支面神经后,沿神经分支向腮腺分离,找出各分支直达颞面干及颈面干分叉处。显露颞面干、颈面干及各分支后,再于胸锁乳突肌及乳突前、外耳道下及关节后方将腮腺浅叶的其余部分分离切除(图16-19)。
图16-19 切除腮腺浅叶
(2)顺行解剖法:对于腮腺肿瘤位于浅叶前份者尤为适用。腮腺恶性肿瘤行腮腺切除、颈淋巴清除联合根治术时,因颈清除术中已将胸锁乳突肌及二腹肌后腹解离,从主干解剖面神经更为便利。
解剖方法为沿乳突前缘向深层钝分离,亦可在乳突前缘切断部分胸锁乳突肌的附丽,向前下方分离部分胸锁乳突肌,显露二腹肌后腹的附丽,面神经主干平分其上缘与鼓板(乳突前面)所形成的夹角。茎乳孔位于二腹肌深面约1cm处。亦可顺外耳道软骨向深面分离,显露外耳道软骨三角突,其尖端指向前下1cm处,即可觅及面神经主干。显示面神经主干后,可在示指保护引导下,将腮腺后缘自胸锁乳突肌和二腹肌后腹分开,沿主干向前解剖至颞面干、颈面干分叉,然后向各分支分离,切除腮腺浅叶与肿瘤。
解剖腮腺后下极时,可见耳大神经进入腮腺咬肌筋膜,如为耳前区的良性肿瘤,可分离耳大神经,将至腮腺实质的前支剪断,保留其分布于耳垂及后方的小分支,以免术后耳垂麻木不适。如为恶性肿瘤,可能牺牲面神经而需做面神经移植时,可将耳大神经分支游离,并逐一剪断其远端,用盐水纱布将游离的耳大神经保护,以便面神经切除后作为神经移植的供体。
5.创面处理 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后,应将残存的腺体缝扎,一方面止血,另一方面促使腺体萎缩。冲洗创口,彻底止血。检查面神经各分支是否完整,如不慎切断者,应立即做端-端吻合术。
6.创面置橡皮片引流条或负压引流,将皮瓣复位,缝合颈阔肌及皮下组织。缝合后应使切口呈线状贴合,再用1-3“0”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尽可能减小瘢痕(图16-20)。用纱布将创口内的残余血液全部挤出,使皮瓣紧贴于创面上,创口加压包扎。
图16-20 缝合创口、置引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