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1971年Eversole在观察唾液腺胚胎发育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正常唾液腺中存在储备细胞的概念。他在观察腭部小唾液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现,口腔表面上皮细胞向深部生长分化为双层导管细胞,且内层或腔面层细胞来源于外层或基底层细胞。由于基底细胞能够产生导管腔面细胞和腺泡细胞,发挥着干细胞的功能,故被认为是储备细胞。随着唾液腺的发育成熟,这些细胞留存于排泄管的基底层,排泄管基底细胞负责排泄管的腔面及基底细胞的更新,同时它也是闰管细胞的前体细胞,这些闰管前体细胞负责闰管、纹管、腺泡的发育、更新,因而排泄管基底细胞和闰管细胞均为多能的储备细胞,此即唾液腺的半多能双储备细胞理论。
至1977年,Regezi和Batsakis采用了唾液腺储备细胞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发展。他们提出腺泡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纹管细胞也是分化较好的细胞,而闰管细胞是相对未分化的细胞,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及闰管基底部具有收缩功能。排泄管储备细胞分化出排泄管的柱状及鳞状细胞,闰管储备细胞除分化为腺泡细胞、闰管细胞和纹管细胞外,还分化出肌上皮细胞。
在储备细胞概念的基础上,Regezi和Batsakis提出了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发生机制。他们指出唾液腺肿瘤的发生不是来源于成熟细胞的去分化,而是来源于排泄管储备细胞和闰管储备细胞这两种未分化储备细胞,这就是肿瘤起源的双细胞理论(bicelluar theory of origin)。唾液腺的鳞状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乳头状黏液腺癌来源于排泄管储备细胞,而多形性腺瘤、单形性腺瘤、肌上皮瘤、嗜酸细胞腺瘤、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腺癌来源于闰管储备细胞。虽然以后不断有研究表明,许多唾液腺肿瘤的组织来源远非如此简单,并且某些肿瘤的来源细胞也并非如Regezi和Batsakis所述(有关内容详见第四节),但肿瘤起源的双细胞理论对于研究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发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