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需要润滑,正常的呼吸、语言、吞咽以及摄食过程均需要口腔内有一定水分使组织湿润。在这种意义上,唾液的持续分泌是必不可少的。唾液分泌减低会使人感到口干,严重时口腔黏膜干裂、组织之间摩擦增加,严重影响口腔的基本生理功能;患者会有疼痛和烧灼感。口干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不易进行客观评价。有些唾液流率低的人并不感到口干,然而当唾液流率减低50%时,绝大多数受试者感到口干。
唾液的润滑作用来自两类物质,即水分和唾液中的蛋白质。蛋白质可在黏膜和牙齿表面形成薄的液体层,提供润滑作用。这些蛋白质亦可在食物表面形成薄膜,帮助食物在口腔中移动和吞咽。一般认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分泌的黏蛋白起主要润滑作用。近年来发现,腮腺所分泌的富脯蛋白与人血白蛋白一起可构成高效能的润滑剂。
小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在润滑口腔黏膜方面起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口腔湿润的感觉来自局部黏膜,而小唾液腺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持局部黏膜湿润,因而口干的感觉与小唾液腺的功能有很大关系。虽然个体小唾液腺的分泌量很小,但小唾液腺的数量很大,其综合作用不容小觑。据估计,人的小唾液腺总数为600~1000个,而且散在于口腔黏膜的各个部位,其对黏膜的湿润作用相对来说更直接。当小唾液腺分泌减低时,口干的感觉就会很明显。有人认为,唇腺唾液在这方面起主要作用,而其他小唾液腺的作用较为逊色。这可能是由于唇腺的位置比较特殊;其他小唾液腺的湿润位置大多离大唾液腺出口较近,很容易被大唾液腺唾液所覆盖,而口唇黏膜离大唾液腺出口较远,相对易于干燥,唇腺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口腔表面的液膜
口腔内的水分主要来自唾液。唾液流入口内后很快扩散分布到口腔的各个部位,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其厚度为72~100μm。然而各个部位的厚度并不相同,取决于距离唾液腺出口的远近、黏膜吸收水分的速率、水分蒸发的速度以及重力的作用等因素。一般来说,舌后部背面的液膜最厚,约70μm,而嘴唇与硬腭处最薄,约为10μm。液膜的消失是通过吞咽、黏膜对水分的吸收、呼吸和语言时的蒸发。液膜的形成和消失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唾液分泌的减少或唾液薄膜的消失加快,均可引起口干。有口干症的人的液膜平均厚度减小;正常人的平均厚度为41. 8μm,口干症患者为27. 8μm,硬腭区小于10μm。这些现象提示,某些敏感区域或易干燥的区域在口干症的发生发展中首当其冲。
口腔液体廓清率
口腔液体廓清率指的是口腔内的液体消失的速率。唾液腺分泌与口腔液体的消失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换言之,唾液膜的形成速率与液体廓清率相等。口干实际上就是这种平衡的打破;或者唾液分泌太少,或者口腔液体丢失太快。理论上说,治疗口干症有三种途径,即增加唾液分泌、防止口腔内的液体丢失、给口腔内加入水分,即湿润口腔。在某些疾病状态下,由于唾液腺组织的破坏,增加唾液分泌难度较大,因此有人另辟蹊径,考虑用防止液体丢失来治疗口干症。
口腔黏膜对水分的吸收
口腔黏膜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吸收水分,一为唾液与血浆的渗透压差使水分向渗透压高的方向移动,二是上皮细胞的离子转运。口腔上皮对水有通透性;唾液是低渗液,约为50~70毫渗压(mOsm),而血浆是等渗的,因而水分是从口腔向血液的方向移动。已经证明,水通道蛋白3、4、5型均存在于唇、舌及其他口腔黏膜,为水的通透性提供了分子基础。
有人用氚化的水研究了口腔黏膜对水的通透性。在没有渗透压梯度时,颊侧黏膜的水通透性常数(Kp)为8. 22×10-7/cmS,舌侧表面的Kp为1. 59×10-7/cmS,口腔底部的Kp为1. 74×10-6/cmS。然而,Kp的测定结果常常会有很大变异。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现在还无法对结果进行直接比较。一般认为,口腔黏膜对水的通透性远远低于肾的亨利襻下降支及肺泡上皮,但比皮肤的通透性大10~100倍。唾液的毫渗量约为0. 15%,而血浆为0. 9%,用舌腹部上皮对水的通透性、口腔黏膜面积来计算,口腔黏膜的液体吸收速率为0. 19ml/min,口腔的液体吸收量为274ml/天,约为唾液总分泌量的40%~50%,说明口腔黏膜对液体的吸收在唾液廓清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口腔黏膜的离子转运
口腔黏膜主动转运盐类物质。很早就有人观察到,Na+从家兔的颊侧黏膜单向移动到血液侧。研究证明,人、狗、家兔、地鼠的颊侧黏膜存在跨膜电位差,后者是主动转运电解质的标志。形成跨膜电位差需要一种或几种离子的逆电位梯度移动,这是一个耗能的主动转运过程。测定发现,口腔颊侧黏膜有很强的电阻,为997~1562Ω/cm2,可维持相当的电位差,达-39~-18. 1mV。测定短路电流发现,68%的电流是由主动吸收Na+产生的。黏膜细胞的顶膜有对氨氯吡嗪脒(amiloride)敏感的上皮Na+通道(ENaC),Na+由此进入黏膜细胞。Na+出细胞到黏膜的另一侧是通过对乌本苷(ouabain)敏感的Na+/K+泵。Na+的转运常常伴随着水的移动。
控制口腔黏膜的水与离子转运
目前治疗口干症的主要方法是口腔内应用人工唾液和刺激唾液腺分泌。然而,这些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人工唾液及漱口液、喷雾剂、口香糖等等作用时间短,需要频繁使用,夜间睡眠时更不方便。唾液分泌刺激剂的效果常为残留腺体组织少所限制,而且多数刺激剂常有明显副作用。因此,控制口腔黏膜上皮的水与电解质的转运是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有人用Na+通道阻断剂减少口腔黏膜转运Na+,结果使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的口干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的说话、进食、睡眠都大大改善。由于所用的是一种长效制剂,效果可持续12小时以上,服药次数很少。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