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体的色彩往往比形态给人更直接、更迅速的感觉。牙齿形态、排列对容貌美产生较大影响,但色彩变化给人的印象更强烈。在一口洁白的牙齿中出现一个死髓变色牙,往往显得很“抢眼”。四环素牙患者就诊时更多要求医生如何改变牙的颜色,而对牙的形态与排列关注相对较少。因此,在牙体修复中,对色彩的处理应十分讲究,掌握色彩学方面的知识和牙齿的色彩变化规律,是提高牙体修复美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色彩的三要素
了解色彩的基本特性,对于认识复杂多变的牙齿色彩规律,提高辨色和比色的准确性,具有实际的临床价值。
(一)色相
色相(hue)又称色调,是色彩彼此区分的名称,也是对色彩分类的界定,如红、绿、蓝等颜色就是我们日常指的色相。可见光谱中,不同波长的辐射在视觉上表现为各种色相,或者说色相确定了每种颜色在可见光谱中的位置。色相可以有成千上万种,人的眼睛可辨别的色相达200余种。常用色环内的色相为12种或24种。
(二)明度
明度(value)又称明亮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或者说是人眼对物体的明暗程度的感觉。光线强时感觉亮,光线弱时感觉暗。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最低。黑白之间逐渐过渡可以分出不同深浅的灰色色调。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容易区别,不同色相之色彩明度的辨别相对较难,应注意训练提高辨别力。
(三)彩度
彩度(chroma)又称饱和度,指的是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时,该色相的纯度和强度,或者说指色彩鲜艳或饱和的程度。通常以某色彩内含的同色相纯色所占的比例来辨别彩度的高低。如调和两种红色,一种是70%纯红加30%白色,另一种为30%纯红加70%白色,则前者彩度高,后者低。黑、白、灰不存在彩度问题,只有明度变化。在某一色彩中,无论加黑还是加白,都会使纯色含量比例减少,导致彩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