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对疾病的担忧和恐惧手术的心理,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和勇气,介绍同种案例导入术后恢复期的病人与其交流,使其减轻恐惧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对术后可能出现张口困难、语言及进食困难等问题,均应在手术前告知病人,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腔护理
术前3天用漱口液漱口,术晨认真刷牙,清洁口腔。术前30分钟再次用漱口液含漱至少5分钟以上,防止术后伤口感染。
(3)术前准备
护士协助病人完成各项检查,并检查各项结果是否正常,各种检查单和知情同意书是否完成并齐全。
按外科手术常规做好备皮、备血、皮试等准备。
病人术前3天戒烟,并教会病人有效咳痰方法,学会床上大小便。
牙颌面畸形病人由于手术原因,术后颜面、进食方式、交流方式等都有一定的改变,因此护士应在术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及治疗计划,让病人认同疾病角色,并积极参与治疗。
术后由于手术区加压包扎或进行颌间固定,病人可能出现言语不清,在术前可以教会病人一些固定的手势用于表达基本的生理需要,或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交流,如准备纸和笔、小黑板或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
(4)引导板的准备
根据病人手术方式,必要时在手术前2~3天根据模型外科制作引导板,保持术后牙颌关系的稳定。
(5)术日晨的护理
认真检查并确保各项准备工作已落实,帮助病人戴好手术腕带。
护士再次了解病人是否月经来潮、有无感冒症状、指甲是否有指甲油等。
建立静脉通道,并在术前0.5~1小时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术晨留置尿管:一般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则需要在全麻状态下留置尿管,防止全麻术后排尿反射受抑制或病人术后不习惯在床上使用便器而引起尿潴留。
护士护送病人至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病人。
2.术后护理
体位:对于神志尚未清醒的病人,应采用平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待完全清醒后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防止面部肿胀,减轻缝线张力,促进伤口引流。
神志和意识观察:对牙颌面畸形病人,手术常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术后病人神志和意识的观察非常重要。可采用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通过对病人的神志清醒程度、呼吸道通畅程度、肢体活动度3个方面进行评价,一般评分在4分以上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牙颌面畸形病人的手术、麻醉插管都在口腔内进行,颌面部血管丰富,组织疏松,术后口内伤口和咽喉部充血、水肿明显,因此发生呼吸道梗阻的危险性较大,故应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有效地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鼓励病人深呼吸和轻咳嗽,排出气道分泌物;观察病人呼吸的节律和频率,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观察病人面色;必要时行雾化吸入,湿化气道,防止痰液阻塞气道。
防止伤口出血:由于手术在口内进行,视野小,手术部位深,术中很难彻底止血。因此术后应加压包扎伤口,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并严密观察术后伤口引流物的量、颜色和形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肿胀程度。下颌骨手术应观察病人口底、舌体是否肿胀,伤口有无出血以及颌下区有无肿胀等;上颌骨手术应观察病人咽后壁有无出血和渗血等。一旦发现有出血迹象,应进行加压包扎,肌内注射或静脉输入止血药,必要时应打开伤口进行止血处理。
减轻伤口局部肿胀和疼痛:术后术区的肿胀和疼痛是牙颌面畸形病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现临床上常采用静脉输入药物来减轻病人术后的肿胀,并通过留置镇痛泵或肌内注射止痛药物缓解病人疼痛,也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的治疗方法来减轻病人术后的肿胀和疼痛,如早期进行局部冰敷,可以有效地减轻面部伤口肿胀、疼痛和出血的发生。术后当日立即开始冷敷,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此方法无任何不良反应,但应注意防止病人冻伤。
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感染: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体温略微升高,变化在0.5~1℃,一般不超过38℃为正常情况。术后1~2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术后3~6天病人体温降至正常后突然升高或一直发热,且并伴有术区红、肿、热、痛等表现,疑伤口继发感染的可能。因此,护士应注意观察体温曲线变化,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肌内注射退热药物等对症处理。同时,结合血常规结果、伤口分泌物涂片和培养、C-蛋白反应等检查进行针对性治疗。
做好口腔护理:术后因张口受限、咀嚼困难,有时伴有伤口渗血,以致漱口不便,故必须定时进行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后,用0.9%生理盐水250 ml冲洗口腔,再用含氯漱口液漱口,每日3次。必要时可借助棉签、探针等彻底有效地清除牙齿上的软垢、食物碎屑、牙菌斑等。
防止营养摄入不足:术后第1天,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饮食指导,采用代金氏管给予高热量、高营养的流质饮食。在保证一定能量的基础上,可选择富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等。每次进食量为100~300 ml,每次间隔2~3小时,可视病人耐受程度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