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端,由唇、颊、腭、口底等组织器官所组成,具有摄食、吸吮、咀嚼、味觉、消化、吞咽、语言及辅助呼吸等生理功能。当闭口时,由上下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将口腔分为两部分,前外侧部为口腔前庭,后内侧部为固有口腔。 口腔(右侧腭黏膜部分切除) 

 

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是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弓之间蹄铁形的潜在腔隙。由唇颊移行至牙槽的黏膜穹隆部,称为口腔前庭沟,是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口腔前庭沟中线的扇形或线形黏膜小皱襞为上、下唇系带。上唇系带较下唇系带明显,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唇系带应逐渐缩小。口腔前庭沟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双尖牙区的扇形黏膜皱襞为颊系带。制作义齿时,基托边缘应注意此关系,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黏膜上的腮腺乳头为腮腺导管的开口,作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找到此导管口。颊部脂肪组织发达,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后牙颌平面间颊黏膜上有一个三角形隆起,称为颊脂垫。其尖端为颊脂垫尖,向后邻近翼下颌皱襞前缘,此尖相当于下颌孔平面,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唇 

 上界为鼻底,下界为颏唇沟,两侧以鼻唇沟为界。口裂将唇分为上唇和下唇,口裂两端为口角。上下唇的游离缘系皮肤与黏膜的移行区,称为唇红。唇红与皮肤交界处为唇红缘,上唇中央有一纵形的浅沟,称为人中,是一急救穴位。上述解剖部位在唇裂手术以及外伤修复时,均为重要标志。供应唇部血液的上、下唇动脉来自颌外动脉,在进行唇手术时,在内侧口角区压迫此血管可止血。唇部皮肤有丰富的汗腺、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的好发部位。 


 颊 

 上界为颧骨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前以唇面沟、后以咬肌前缘为界。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肌和黏膜构成。颊的组织疏松且有弹性,若发生感染,感染灶可通过相连的蜂窝组织互相扩散。颊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脉,彼此之间有众多吻合支。静脉血主要回流至面静脉。颊部的感觉由三叉神经上、下颌支支配,运动由面神经管理。 


 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列,后界为咽门。 


 腭 

 腭分隔口腔和鼻腔,参与发音、言语及吞咽等活动,分为前2/3的硬腭及后1/3的软腭两部分。

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是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弓之间蹄铁形的潜在腔隙。由唇颊移行至牙槽的黏膜穹隆部,称为口腔前庭沟,是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口腔前庭沟中线的扇形或线形黏膜小皱襞为上、下唇系带。上唇系带较下唇系带明显,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唇系带应逐渐缩小。口腔前庭沟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双尖牙区的扇形黏膜皱襞为颊系带。制作义齿时,基托边缘应注意此关系,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黏膜上的腮腺乳头为腮腺导管的开口,作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找到此导管口。颊部脂肪组织发达,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后牙颌平面间颊黏膜上有一个三角形隆起,称为颊脂垫。其尖端为颊脂垫尖,向后邻近翼下颌皱襞前缘,此尖相当于下颌孔平面,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上界为鼻底,下界为颏唇沟,两侧以鼻唇沟为界。口裂将唇分为上唇和下唇,口裂两端为口角。上下唇的游离缘系皮肤与黏膜的移行区,称为唇红。唇红与皮肤交界处为唇红缘,上唇中央有一纵形的浅沟,称为人中,是一急救穴位。上述解剖部位在唇裂手术以及外伤修复时,均为重要标志。供应唇部血液的上、下唇动脉来自颌外动脉,在进行唇手术时,在内侧口角区压迫此血管可止血。唇部皮肤有丰富的汗腺、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的好发部位。


上界为颧骨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前以唇面沟、后以咬肌前缘为界。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肌和黏膜构成。颊的组织疏松且有弹性,若发生感染,感染灶可通过相连的蜂窝组织互相扩散。颊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脉,彼此之间有众多吻合支。静脉血主要回流至面静脉。颊部的感觉由三叉神经上、下颌支支配,运动由面神经管理。

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列,后界为咽门。


腭分隔口腔和鼻腔,参与发音、言语及吞咽等活动,分为前2/3的硬腭及后1/3的软腭两部分。

硬腭:呈穹窿状,由上颌骨的腭突与腭骨水平板共同构成,覆盖以黏骨膜。硬腭中线纵行的黏膜隆起为腭中缝,腭前部中缝两侧有横向黏膜皱襞。两中切牙的腭侧有一黏膜隆起为切牙乳头,其下方为切牙孔,是鼻腭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标志。在硬腭后缘前方约0.5 cm、上颌第三磨牙腭侧、腭中缝至第二磨牙腭侧缘的外中1/3处,左右各有一孔,称为腭大孔,腭前神经与血管经此孔向前走行。黏膜凹陷处为腭大孔麻醉的表面标志。

软腭:呈垂幔状,向前与硬腭连接,后为游离缘。其中央伸向下方的舌状突起为腭垂(又称悬雍垂),两侧有两个皱襞向下称为腭舌弓与腭咽弓,其间容纳腭扁桃体。软腭较厚,主要由几束小肌和腱膜所构成,表面覆盖以黏膜组织。正常情况下通过软腭和咽部的肌肉彼此协调运动,共同完成腭咽闭合,行使语言功能。

腭部血液主要由上颌动脉的分支腭降动脉供应,软腭尚有咽升及腭升动脉分布。静脉血流至翼丛。腭部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上颌支,软腭运动主要由副神经的颅根经迷走神经咽支支配。


舌为口腔内重要器官,在参与言语、协助咀嚼、感受味觉和吞咽等功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舌上面拱起为舌背,舌前2/3为舌体部,舌后1/3为舌根部,两部以“∧”形界沟分界。界沟尖端有盲孔,为胚胎甲状舌管咽端的遗迹,此管如未消失,则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舌由横纹肌组成,肌纤维呈纵横、上下交错排列,因而,舌能前伸、后缩、卷曲等多方向活动,非常灵活。

舌前2/3遍布乳头,舌乳头可分为4种: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其中丝状乳头的数目最多,体积甚小,呈天鹅绒状,布于舌体上面,司一般感觉。菌状乳头的数目较少,色红,有味蕾,司味觉。轮廓乳头的体积最大,排列于界沟前方,乳头周围有深沟环绕,沟内有味蕾,司味觉。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后部,含味蕾,司味觉。舌后1/3黏膜无乳头,但有许多结节状淋巴组织,为舌扁桃体。舌腹黏膜平滑而薄,正中有一黏膜皱襞与口底相连,称为舌系带。若舌系带过短,可造成吮吸、咀嚼及言语障碍等,可在1~2岁时行舌系带矫正术。

舌的血液供应来自舌动脉,舌后1/3有咽升动脉的分支。舌的静脉除存在与舌动脉伴行的静脉外,尚有舌下神经伴行静脉,两者向后均注入舌静脉。因舌的血液充足,运动频繁,一旦出现肿瘤易早期发生转移。


口底

指舌体和口底黏膜以下,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肌之上,下颌骨体内侧面与舌根之间部分,表面为黏膜覆盖。舌阜正中可见舌系带,在舌系带两侧的口底黏膜处各有一乳头状突起,为舌下肉阜,是颌下腺导管的开口。舌下肉阜两侧各有一条向后外斜行的舌下皱襞,是舌下腺的多个小导管开口。由于口底组织比较疏松,在外伤或感染时容易形成较大血肿、水肿、脓肿等,将舌推向上后方,容易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应引起警惕。处在口底手术时,应注意此处的重要解剖结构,避免损伤神经和导管。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