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指数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 OHI)包括软垢指数(debris index, DI)和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 CI)。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simplified, OHI-S)只选择评价6个牙的牙面,即16、11、26、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可用于衡量个人口腔卫生的效果,但主要用于人群口腔卫生状况评价。
一、检查方法
检查软垢以视诊为主,按标准记分。在软垢量少视诊不可见时可用探针,自牙切缘1/3向颈部1/3移动,检查出软垢面积按标准记分。牙石检查时将直径0.5 mm、带刻度的钝头牙周探针轻轻插入牙远中龈沟内,在龈下由远中接触区向近中接触区移动,一个牙的半圆周为一个记分单位,根据牙颈部牙石的量记分。将每一个牙面软垢和牙石记分相加为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将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相加,除以受检人数即为人群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二、软垢指数的记分标准(DI-S)
0=牙面上无软垢或色素。
1=软垢或色素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2/3。
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
三、牙石指数的记分标准(CI-S)
0=龈上、龈下无结石。
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在牙面1/3~2/3,或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
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牙颈部有连续厚的龈下牙石。
4.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适用于口腔保健工作的初期,此时口腔卫生习惯尚未形成,正确的刷牙方法还未普及和掌握,此指数是检查牙齿清洁效果的一种方法。
5.计算方法
菌斑指数
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只检查牙面菌斑的厚度,不记菌斑覆盖的面积,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此指数由Silness等在1964年提出。
一、检查方法 漱口后吹干牙面。检查全口牙或所选择的牙,每颗牙检查4个牙面,即远中颊(唇)面、颊(唇)面、近中颊(唇)面和舌面,按标准记分。
二、记分标准
0=近龈缘区无菌斑。
1=近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用探针尖可在侧面刮出菌斑。
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
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
牙龈指数
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是指只检查牙龈情况,观察牙龈颜色和质地改变,有无出血倾向,不考虑牙周袋的深度及牙槽骨丧失的程度。
一、检查方法 检查时使用钝头牙周探针,采用视诊和探针的方法,观察每颗牙周围龈沟有无出血情况,确定牙龈健康程度。
二、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1=牙龈有轻微炎症,牙龈的颜色呈轻度改变,并有轻度水肿,探诊无出血。
2=牙龈有中度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
3=牙龈有重度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有主动出血倾向。
群体牙龈炎程度的判定和衡量见下表。
牙龈指数 | 牙龈炎流行程度 |
0 | 无流行 |
0.1~1.0 | 轻度流行 |
1.1~2.0 | 中度流行 |
2.1~3.0 | 重度流行 |
3.计算方法
社区牙周指数
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 CPI)反映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牙周的治疗需要情况。共有3个指标判定牙周情况:牙龈是否有出血;是否有龈上、龈下牙石;牙周袋深度,浅4~5 mm,深≥6 mm。
1.CPI适用于要求较快了解某地区人群牙周健康需要、制订口腔保健规划;在教学中选取适合的病例,在牙周疾病调查时方便使用。
2.器械要求 使用WHO推荐的头部为小球形、距头部3.5~5.5 mm有黑色区、直径为0.5 mm的牙周探针;在探诊时不易刺伤牙龈造成误诊;黑色标记区可以方便判定牙龈沟或牙周袋的深度。
探针的使用方法:探针用以测定牙周袋的深度,反映龈下牙石和牙龈出血状况。牙周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 g,过分用力会引起病人疼痛,有时还会刺破牙龈。探针进入龈沟后,沿牙根表面解剖形态移动,可用探针黑色区来显示深度。
3.检查项目 牙龈炎、牙结石、早期和晚期牙周病。
4.检查诊断和记分标准
0=牙龈组织健康,龈沟深度在3.5 mm以下,无牙结石,探诊后无出血。
1=牙龈炎,探诊后牙龈出血(1个以上部位),龈沟深度3.5 mm以下,无结石。
2=有牙石,探针黑色部分全部在龈袋以外。
3=早期牙周病,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部分,龈袋深度在4~5 mm。
4=晚期牙周病,探针插入龈袋其黑色部分不可见,牙周袋深度在6 mm或以上。
X=少于两颗功能牙存在的区段称为除外区段。
9=无法检查(不记录)。
5.指导个人牙周治疗的记分标准
0=不需要治疗。
1=需要口腔卫生指导。
2=需要口腔卫生指导及洁治。
3=需要口腔卫生指导、洁治和复杂的牙周治疗。
6.检查方法 以牙位将口腔分为6个区段:18~14、13~23、24~28、38~34、43~33、44~48。20岁以上者检查应为10颗牙:17、16、11、26、27、37、36、31、46、47。15~20岁者只检查6颗牙:16、11、26、36、31、46。15岁以下者只检查6颗牙和牙龈出血,牙石情况。检查时,每个区段至少有2个功能牙。如果在一个区段内只剩一个牙,则把该牙划入邻近区段,该区段以“X”划掉。两个功能牙检查结果,以最重者记分。成年人的后牙区段,有时缺失一颗指数牙或有拔牙指征,只检查另一颗指数牙。如果一个区段内的指数牙全部缺失或有拔牙指征时,检查此区段内的所有剩余牙齿,以情况最重者记分。每颗指数牙所有龈沟或牙周袋都需检查到,以6个区段中最高的记分作为个人牙周指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