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31 14:06:43作者: 郑法雷
你是否经常忘事、食欲不振、无精打采……
不少人以为这是压力太大、脑子太累了、没休息好导致的。
其实身体出现这些表现,可能是有肾脏病了!
慢性肾脏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甚至高达10.8%,其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会悄无声息地发展,一旦有了症状则会来势凶猛,多数已经发展到肾功能衰竭,甚至于尿毒症。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特邀专家郑法雷教授提醒,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肾病呢?
一、尿里有泡沫。这个泡沫就像啤酒泡沫,而且长时间消散不了。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如果蛋白质从肾脏漏到尿里,尿中就会有很多的泡沫。
二、腰酸背痛。因为肾脏的位置是在腰部脊柱两侧。当肾脏出现水肿、细菌感染等情况时会牵扯压迫到腰部周围的肌肉、血管以及神经,就容易导致腰部出现酸痛或者胀痛的症状。
三、水肿。特别是眼睑,双下肢会出现明显的难以消退的水肿。如果不是饮水过多或者睡眠时间过长、过于肥胖等等问题导致的,蕞好到医院去查一个肾功能看看肾脏有没有问题。
四、夜尿频繁。如果夜尿经常超过两次以上,并且夜尿量多于白天的尿量,这时候也要警惕肾功能不全的问题。
五、乏力、贫血。贫血的原因有不少,但很多患者不太会往肾病上想,希望引起重视,贫血是发现肾病的重要途径。慢性肾脏病,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就会出现贫血,称肾性贫血。很多患者贫血以为是缺铁或者是血液系统疾病,延误了病情,因此贫血患者一定要检查肾功能、尿常规以及肾脏彩超。
六、嘴里觉得咸。如果肾功能受到损伤容易导致钠钾镁增高,还会导致肾脏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嘴里会发咸,同时还会伴有口臭有尿素味 。
七、皮肤瘙痒。一般肾病到了晚期,这种现象会更明显,因为大量的尿素在体内聚集不能排出体外,皮肤以及皮下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皮肤瘙痒。
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肾病在发展的期间,可能会引起体内毒素的增加,刺激胃黏膜,降低了消化的功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的症状。很多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以为是胃病,口服一些治疗胃病的药物,甚至部分患者做了胃镜,但没有做肾功能的检查,延误了病情。因此,当出现消化道症状时,也要做常规的肾功能的检查。
八、反复发生骨折。肾脏活化维生素D,肾功能受损以后,活性维生素D缺乏,会出现缺钙、高磷、骨质疏松等一系列问题。多发性骨髓瘤既可以累及肾脏也可以导致骨质破坏,一些老年人多次病理性骨折,一查肾功能才发现早已经肾衰了。所以,对老年人严重的骨质疏松或者莫名其妙的骨折也要查肾功能。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特邀专家郑法雷教授表示,如果您以上的症状占了3个以上,建议医院查一下肾功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郑法雷教授,是一位长期从事肾脏病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肾内科疑难病的诊治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的著名肾脏病学专家,以下是对他看肾脏相关疾病的详细评价:
1.专业背景与资质:
郑法雷教授出生于江苏,197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78-1982年初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研究生。1985年9月后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肾脏病-高血压科做博士后研究。郑法雷教授从医50余年,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曾任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
2.临床经验与专长:
郑法雷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肾内科疑难病的诊治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擅长急慢性肾脏病,尤其是慢性肾功损害及并发症、肾小管间质肾病、药物性肾病、高血压肾病及肾小球病变等。
郑法雷教授擅长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肾病综合征、IgA肾炎、狼疮性肾炎、肾血管性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肾炎、肾缺血、肾炎综合征、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3.学术成就与荣誉:
郑法雷教授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卫生部卫生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肾脏病分会高血压与电解质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理事兼北京肾病学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院协会血液净化分会副主委、华北地区肾病协作组主委(组长)、北京肾病学分会名誉主委、北京医师协会理事、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副主编。
从医50余年,1979年后主要从事肾脏病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研究重点为慢性肾病代谢紊乱与营养治疗、肾间质纤维化机制与干预、肾小管病变及药物肾毒性等方面的研究。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在国内首先报告慢性肾衰患者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紊乱研究结果,率先应用必需氨基酸与复方α酮酸治疗慢性肾衰,并报告该疗法改善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紊乱与延缓肾衰进展的作用,该研究曾于1985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二等奖。此后在慢性肾衰代谢研究方面,又率先报告尿毒症患者食欲素、瘦素的变化与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等。1988年后在国内首先报告IV型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与生化特点。1991年后与同行协作,在国内率先开展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该研究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奖。在药物肾毒性机制的研究中发现药物引起细胞凋亡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变化有关,与合作者共同获得2008年中华医学奖二等奖。1997年后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制作成功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并首先报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是马兜铃酸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2007年获中国医科院院校90周年论文奖。曾承担并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八五”、“九五”、“十五”攻关研究项目,以及卫生部、医科院等有关科学基金项目。1980年后已发表各种医学论文300余篇,与他人联合主编医学专著5部,包括“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分册”、
“肾脏病临床与进展”、“血液净化学”、“慢性肾功能衰竭”、“简明肾脏病学”等;主译“康氏现代治疗学”。此外,参与30多部专著、教科书的编写。
团队介绍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