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毛细血管瘤鉴别

眼部毛细血管瘤简介: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名婴儿型血管瘤,在组织学上很难与良性血管内皮瘤鉴别。肿瘤多发生于上睑内侧皮下,局部轻度隆起,略呈青蓝色,侵犯真皮者呈鲜红色,哭闹时肿瘤增大,表示与体循环有较多联系。严重时病变累及整个上睑,造成上睑弥漫性肿胀,可遮盖瞳孔,影响视觉发育,发生弱视、斜视。眼睑毛细血管瘤可侵入眶内,也可原发于眶内,但较为少见。眶内毛细血管瘤易引起眼球突出和移位,发展较快。因部分患者病变侵犯真皮,局部红色隆起,表面许多浅凹陷,如草莓样,故又名草莓痣。

易混淆疾病:
眼部毛细血管瘤鉴别

眼部毛细血管瘤鉴别诊断

  鉴别:

   皮下毛细血管瘤有时需要与脑膜膨出鉴别,眶内毛细血管瘤在临床上与横纹肌肉瘤不易区别,往往需要影像技术帮助。

  1.前部脑膜膨出:眶前部脑膜膨出是由于颅前凹底部的筛板闭合不全引起的,脑膜及其包绕的脑脊液,经筛板和筛骨纸板骨孔膨出至眶缘的内上方,临床表现该处向前隆起,色略显紫红,可扪及软性肿物,患儿哭时胀大,颇似毛细血管瘤,但发展较慢,无消退倾向,常有搏动,X线检查和CT扫描均可见骨缺失;超声波显示为囊性肿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部缺乏血流。

  2.横纹肌肉瘤:较毛细血管瘤发展快,且持续增长,早期呈现水肿,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及眼球运动障碍,眶缘扪及硬性肿物,且不可压缩,哭闹时肿物不增大,超声探查虽然也显示低反射性,但很少可压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部虽有较丰富血流,但不呈弥漫状,CT扫描可发现为实体性肿物,可有骨破坏。

  3.眶区绿色瘤:绿色瘤为白细胞浸润引起的肿块,末梢血内发现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定诊断,对于鉴别诊断中发生困难,特别是位于眶内者,细针穿刺活检往往是必要的,脑膜膨出回吸脑脊液,毛细血管瘤为分化良好的内皮细胞,而横纹肌肉瘤可见异型性细胞。

  4.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也是儿童时期发生的肿瘤,影像显示为实体性肿瘤,大范围骨破坏,肾上腺髓质内可见肿物。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