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型肝炎简介: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新生儿期的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是指HBV感染。新生儿感染HBV主要有母婴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引起。其中大部分呈慢性经过,常可持续不愈,成为慢性携带者或慢性肝炎,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大多数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生儿发生慢性亚临床型肝炎,表现为持续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血症和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此症与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关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国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据估计全国约有1亿人口感染乙肝。
大多数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生儿发生慢性亚临床型肝炎,表现为持续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血症和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组织学上与成人慢性肝炎相似。许多患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为低出生体重儿,不管他们是否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尽管在生后早期成为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以后患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但长期预后尚不清楚。偶尔感染的新生儿有发生急性乙型肝炎,通常是轻微的和自限性的,伴黄疸,嗜睡,体重不增,腹胀和陶土色大便。发生肝肿大,腹水和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结合胆红素)等严重病变者少见,暴发型肝炎和危及生命者罕见。与患急性肝炎母亲的新生儿相比,暴发型肝炎更多见于慢性带病毒母亲的新生儿。
—旦受染可有数周到6个月的潜伏期,大多数受染的婴儿表现为亚临床过程。
起病较缓。常在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体重不增等症状。大便颜色变浅,严重时可呈灰白色,但有时浅、时深的动态变化。尿色深黄。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质稍硬。少数脾脏亦大。中毒性肝炎常有感染病灶和全身中毒症状。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常伴有先天畸形或宫内生长障碍。
起病缓慢,新生儿出生时多无症状.常在1~6个月间有慢性抗原血症及转氨酶的持续性、轻度增高。有时仅在6~l2个月时检出HBsAg的抗体。新生儿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黄疸;可表现为生后黄疸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或逐渐加深。部分病例出现临床症状,如黄疸(早期呈阻塞性黄疸的表现)、发热、肝大、食欲欠佳,而后恢复或呈慢性肝炎的经过。也有表现为持续性阻塞性黄疸,巩膜与皮肤黄染,尿色加深如茶色,大便颜色减退或呈陶土色,肝、脾肿大,以肝脏肿大为主,体重不增,尿色较深。多数病人在出生时可完全没有其他临床症状,一般不影响胎儿发育,亦不致畸,甚至没有肝功能及血清学的改变。
少数呈暴发型经过,黄疸出现后迅速加重,短期内发展到肝性脑病、出血等肝功能衰竭症状,死亡快、预后极差。如能存活还可望肝组织恢复正常。
重要的是可无临床症状而仅HBsAg阳性者,也能发生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
1.病史及临床表现 在乙肝的高发地区、孕母为HBsAg和(或)HBeAg阳性者的婴儿和(或)出生后有食欲欠佳、发热、黄疸、肝大等表现时应考虑到此症。
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诊断 是最重要的依据。除血清酶及胆红素增高外,应进行抗原及抗体的测定。目前以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法最为敏感,其次为反向被动血凝及免疫黏附血凝法。免疫扩散与对流电泳虽不甚敏感、但仍为我国广泛采用,3种抗原、抗体系统中,以检测HBsAg最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