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时期常见的呕吐简介:呕吐(vomiting)是婴幼儿和儿童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几乎任何感染或情绪紧张都可引起呕吐,其中发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时最多见。
一、寻找病因,解决原发病
二、对症治疗
1、溢乳:应改善喂乳方法
喂乳时注意采取正确的婴儿体位,喂后将其抱起伏於成人肩上同时拍背,使其胃中气体充分排出。
2、其他呕吐:
(1)禁食:一般禁6~8小时
①禁食期间:
少量多次喂以30~50ml/kg的含糖口服液(含NaCl0.25g、KCl0.15g/100ml,加糖服用)。
②禁食后:
婴儿:最好喂母乳,无母乳者用稀释牛乳。3~4日内恢复正常奶量,液量不足时加含糖口服液。
幼儿及儿童:逐渐喂以流食,如牛乳(必要时稀释)、果汁、藕粉等。再逐渐增加半流食如稀饭、煮水果、蒸蛋羹、细面条以至烤馒头片等。3~4日后逐渐恢复平日饮食。
(2)药物:呕吐复发时,下列药物可重复使用。
①轻症:
口服胃复安:6个月~2岁5~7.5mg/d,2~7岁7.5~10mg/d,7~14岁10~15mg/d,分2~3次服。
注意:
6个月以下的婴儿慎用。
发生震颤等副作用应即停用。
②重症:
肌注氯丙嗪每次0.5~1mg/kg,或灭吐灵(胃复安,paspertin)每次0.15~0.3mg/kg。
③烦躁不安者可肌注苯巴比妥钠每次5~6mg/kg。
(3)脱水者:
先注射以上药物,再在6~8小时内,按50~80ml/kg静脉滴入10%葡萄糖液与生理盐水各半的混合液。
待有尿后,按剩余液体的0.3%加入氯化钾。
注意:脱水在中度或以上,或并有碱中毒或酸中毒者,应按液体疗法章进行补液。
1、伤食吐
症状:不思乳食,恶心腹胀,气出秽臭。吐前不安,吐后安静,呕吐物酸臭,大便酸臭。
治则:消食导滞,和胃止呕。
(1)山楂糖:生山楂500克,生姜20克,白糖250克。将白糖加水煎成稠汁,入山楂末、姜汁搅匀倒入盘中,晾凉切块即可。适用于伤肉食及伤乳食。
(2)鸡内金10克,炒麦芽10克,水煎,频饮。治一切饮食所伤。
(3)生萝卜捣碎取汁,或萝卜子30克微炒,水煎频服。治豆类或面食所伤。
(4)生姜5片水煎片刻,少量多次服,或在牛奶中加姜汁3~5滴,止吐奶。
(5)山楂神曲粥:山楂30克,神曲15克,粳米100克,红糖6克。先煎山楂、神曲,取汁去滓,后煮米沸开,和入药汁,煮成稀粥,加糖,趁热食。
2、胃寒吐
原因:多由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引起
症状:呕吐时发时止,腹胀,不思饮食,大便亦稀薄。呕吐物不消化,无明显腥臭。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止呕。
(1)鲜生姜汁频服。
(2)核桃1个烧成炭,研细末,用姜汤送服。
(3)大蒜1头煮熟,用开水冲蜂蜜,送服大蒜。
(4)苏叶饮:鲜紫苏叶30克,水煎,少量多次服。
(5)姜蒜牛奶羹:韭菜250克,生姜25克,洗净切碎,捣烂,用纱布绞汁,放入锅内,加牛奶250克,加热煮沸,趁热饮服。
(6)丁香姜糖:丁香粉5克,生姜末30克,白糖250克。先将糖水熬稠,放入姜末、丁香粉调匀,再继续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表面涂过油的瓷盘中,稍冷却后,将糖切成条,即可。
3、胃热吐
症状:食入即吐,吐物酸臭。口渴喜饮,牙龈肿痛,口臭,面红唇赤,小便黄少,大便秘结。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1)柠檬绞汁,少量多次服。
(2)荸荠适量,水煎,少量多次服。
(3)鲜苇根90克,水煎浓汁,代茶饮。
(4)鸡内金烧灰,黄酒送服,日3次。
(5)竹茹粥:鲜竹茹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竹茹取汁去滓,入米煮粥,少量多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