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大病因

小儿脾大简介:脾脏增大是婴儿及儿童时期的常见体征,一般见于全身性疾患,如感染、血液病、代谢病、肿瘤等,仅限于脾脏本身的疾病则少见。急性感染时,常于数天内即见脾脏充血,可在左肋缘下触及;慢性感染所致的脾大则主要由于增生性浸润。应当指出,在多数早产儿及30%的足月儿,刚出生后即可摸到脾脏,5~6个月的正常婴儿则仅有15%可以触及,此后一般不能触到,至3~4岁时只有极少数偶能触及。

  一、发病原因

  可从是否有微生物、寄生虫等感染因素,是否有先天性溶血病、代谢病、其他血液病、肿瘤类疾病等病史来分析发病原因。必要时可进行特殊的化验检查,如血象、骨髓象、血培养、皮肤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测验以及尿、大便和寄生虫等检查,还可利用超声波、X线、同位素、CT扫描等技术做出诊断。

  1、肝大与脾大同时出现的较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感染、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合并感染所致贫血、溶血性贫血、先天代谢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郎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淀粉样变性等。

  2、脾大往往与地区流行病(如疟疾)和种族遗传病(如广东、广西等地多见的地中海贫血)有关。

  3、体格检查时注意发现其他体征,结合病史有时即可确诊。

  4、重度脾大较多见于寄生虫病、细菌或病毒感染、营养不良合并感染所致贫血、先天代谢病、班替综合征等。

  二、发病机制

  脾脏肿大的病理变化是多种多样的。

  1.胎儿性造血:生后脾脏主要产生淋巴细胞,但在紧急情况如出血、溶血、婴儿贫血或未成熟白细胞浸润时,脾脏可因恢复胎儿期造血功能而肿大。

  2.充血性脾大:脾脏有大量静脉血窦,具有收缩和膨胀的特点。当脾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时,例如门静脉高压,可使脾充血肿大;小儿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时,也可因储血细胞过多以致脾肿大。

  3.脾功能亢进:脾功能过盛时可使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血细胞破坏过多,引起贫血、出血或抵御感染的能力减低。门静脉压增高时即可出现此现象。

  4.免疫因素:脾脏是产生抗体的器官,与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感染及抗原性刺激可使淋巴组织增生,产生更多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而致脾脏增大。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