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丙酸血症预防

小儿丙酸血症简介:丙酸血症(propionic acidemia)是丙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遗传性缺陷,系丙酰辅酶A羧化酶(propionyl CoA carboxylase)缺乏所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特点是出生后不久出现反复发作酮性酸中毒,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智力低下,神经系统异常,蛋白质不耐受和血浆甘氨酸水平显著增高。本病多在摄入蛋白尤其是富含支链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苏氨酸饮食后发作。病人血中有大量丙酸积聚,白细胞中丙酸氧化障碍,成纤维细胞中羧化酶缺陷等。

  一、预防

  绝大部分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更为重要,遗传性代谢性疾病产前诊断(antenatal diagnosis of hereditary metabolic disease)是防止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测定培养羊水细胞或绒毛膜绒毛组织酶活性,或羊水中甲基枸橼酸水平可进行产前诊断。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经腹壁羊膜腔穿刺术于产前诊断以来,产前诊断技术发展很快,继之经胎儿镜取胎儿血标本及经宫颈,经腹壁取绒毛,近年来正在发展一种非损伤性产前诊断技术,从孕妇外周血中富集,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可将来源于胎儿的细胞进行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染色体数目异常检测,或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后通过连锁分析或直接检测突变的方法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羊膜腔穿刺术(amniocentesis)可于妊娠中期17~20周通过腹壁进行,羊水细胞是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经培养后可做酶活性测定或基因分析,此方法造成的胎儿丢失率为0.5%,至今仍然是产前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

  绒毛来自胚胎滋养层,可于妊娠10~12周,通过腹壁吸取绒毛,可用于酶活性测定或基因分析,优点是比羊膜腔穿刺提前了2个月,不必培养,可较早获得产前诊断结果,一旦胎儿患病,孕妇可及时选择人工流产,后续操作比较容易进行,而且可早日解除孕妇的心理负担。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