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泻治疗

五更泻简介: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即五更泄,又名鸡鸣泄,肾泄。病因是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  中医认为,此病主要由于脾肾阳虚所致。患者除应注重腹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外,适当食疗亦可收到满意效果。  病久渐虚,脾病损肾,则见脾肾阳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蒸化致病。黎明之前,阴气盛,阳气未复,脾肾阳虚者,胃关不固,隐痛而作,肠鸣即泻,又称“五更泄 ”、“鸡鸣泄”;泻后腑气通则安;肾亏则腰膝酸冷,脘腹畏寒,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肾阳虚衰,命门火衰,温煦无力,小便清长,夜间尿频;舌质淡,舌体胖有齿印,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阳虚之征。  此症多见于由炎夏转入秋凉时期,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这类腹泻往往积年累月,给病人带来很大烦恼。

五更泻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五更泻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本药方中诃子能收拢不光滑的大肠,恢复肠蠕动的正常律动,维护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因而能制止腹泻,用于久痢不止。对于湿热症,当以苦寒清火毒,苦燥除湿浊,兼以调气行血导滞。配以罂粟壳能增强固肠止泻之效;黄连可对抗乙酰胆碱,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从而导致肠推进运动减慢,抑制了腹泻的发生;配以车前子、大青叶,寒能清热、苦能燥湿,能清火解毒,抗病毒;防风,起协同作用,解表祛风、胜湿,能止泻,又能通便,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了抗病毒作用,也增加了胃肠的调节功能。药房中多数为温辛之药,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苍术也有解痉作用,和木香同用,苦增强燥湿,又有健脾和胃,用于腹胀消化不良,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增强胃粘膜保护,促进食欲的作用;白糖参,五脏之补品,补元气,安神性,健脾益肺,与茯苓、山楂、乌药同用,可清热化湿,解除了脾胃湿困、祛风除湿、理气止痛,照顾胃气补脾胃之不足,缓苦寒药物之性,也可用于气阴两伤者,健脾和中,补元脾之气,能改善粘膜循环,控制肠粘膜充血水肿,增加网状肉皮系统吞噬能力,调和肠胃运动,促进消化吸收。根据近痢宜泻,久痢宜涩的原则,调气则后重自除,止血则便脓治愈,故又活血行气;白芷为杨明主药,与麝香同用,能增强活血排脓,生肌止痛,能开窍,通经络,使药能够达到病变反映,迅速在肠道中分解,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修复受损肠壁组织,并且吸附多种病原体,将其固定杀死和其产生毒素一起随肠蠕动排出体外,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也可以起到排毒养颜的作用。本药适用于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直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五更泻、酒后腹泻、海鲜腹泻、病毒性腹泻、水土不服腹泻,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肠鸣、久泻不愈者及各种肠道疾病。此外,儿童也可以服用(因本药品是儿科用药:腹泻宁胶囊:由地标升国标而来)。内含少量罂粟壳,针对结肠炎,病情周期较长、容易复发的特点,可适当延长服药的时间,按疗程服用永仓诃苓止泻胶囊,效果更佳。

中医验方

  健脾温肾止泻。

  补骨脂浸酒 取补骨脂60克,浸泡在500毫升白酒中,约一周后,每晚饮一小盅即可。或取补骨脂10克,猪腰子一对(洗净切成小块),入锅加水煎1小时,调味后分2~3次食用,隔日1次,连用数次,亦有一定疗效。

  醋浸生姜茶 取适量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米醋浸腌24小时即可。使用时,每次用3片生姜加适量红糖,以沸水冲泡代茶,经常饮用有止泻效果。

  治疗“五更泻”应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加减。四神丸由六味中药组成: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汤剂用水煎服。方中补骨脂是主药,善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阳,辅以肉豆蔻暖脾涩肠,佐以吴茱萸、生姜以温中散寒,五味子敛酸固涩,另加大枣健脾养胃,诸药合用,成为温肾暖脾、固肠止涩之剂,用于“五更泻”每获良效。 若形寒肢冷等肾阳虚症状较明显,可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若久泻不止,身体虚弱,中气下陷,宜加黄芪、党参、白术、升麻等益气、健脾、升提之药;小腹疼痛较甚者,可加小茴香、木香以暖肾行气止痛。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