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简介: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根据逼尿肌功能分为两类:1、逼尿肌反射亢进;2、逼尿肌无反射。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产生复杂的排尿症状,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发生于50岁以上男性,有排尿困难、尿潴留,严重者引起肾、输尿管扩张积水。直肠指诊、膀胱镜检查、膀胱造影可明确诊断。
女性有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肛门周围皮肤及会阴部感觉正常,膀胱镜检查或尿流动力学检查可鉴别。
多见于小儿,有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道镜检查或尿道造影可鉴别。
逼尿肌功能正常,尿道阻力降低,膀胱颈抬高试验阳性,膀胱尿道造影可见膀胱尿道后角消失,膀胱颈位置降低。
可为先天性或后天性,以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尿道探子检查有明显狭窄段,尿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排尿困难多伴有排尿疼痛,在排尿过程中可突然发生尿流中断现象。超声检查可见强回声。膀胱区平片见不透光阴影。膀胱镜检查可明确结石大小、数目。
位于膀胱颈部、三角区附近的带蒂肿瘤因堵塞尿道内口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但病人一般有间歇性无痛性血尿,尿脱落细胞检查可发现癌细胞。IVU可见膀胱区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可直接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并可同时取活组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