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

简介:通常所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是使用各种方法使... [展开]

简介:通常所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分娩镇痛可以让准妈妈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她们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 [收起]

无痛分娩基本知识
  • 别       名:
    分娩镇痛
  • 就诊科室:
    妇产科
  • 手术部位:
    子宫 女性生殖
  • 麻醉方式:
    全身
适应症
大多数产妇都适合于无痛分娩,但是如果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药物过敏、腰部有外伤史等疾病,产妇应向医生咨询,由医生来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无痛分娩。
注意事项

不适宜人群

有阴道分娩禁忌证、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妇就不可以采用此方法。

手术风险

1.低血压 分娩镇痛采用椎管内阻滞(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时,如收缩压降至<90mmHg,或比基础值降低20%~30%,称为低血压。其发生机制是下胸腰段脊神经阻滞后,腹肌松弛,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心排出量突然减少;此外,交感神经阻滞后,外周血管扩张也是引起血压下降的原因之一。如低血压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胎儿低氧血症和酸血症等。因此,采用无痛分娩时首先要开放静脉输液,密切监测产妇血压、心率及呼吸的情况,同时行胎儿心率监测,避免阻滞平面过广。当出现低血压时,需将产妇置于左侧卧位,必要时静脉注射提升血压药物。 2.头痛 部分产妇硬膜穿破后脑脊液外漏而引起颅压降低会造成穿刺后头痛,发生后产妇需卧床休息,进行补液治疗等。这种头痛是自限性的,1周内多能自行缓解。 3.局麻药中毒 主要原因是局麻药误注入血管或因局麻药用量大,经局部血管吸收迅速引起。 4.全脊髓麻醉 穿刺过程中如果导管穿破硬脊膜而没有发现,就会使大量局麻药持续输注进入蛛网膜下腔发生全脊髓麻醉。由于硬膜外连续滴注或自控分娩镇痛时所使用的局麻药浓度很低,因此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全脊髓麻醉。只要密切观察阻滞平面的变化,并监测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是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的。 5.神经损伤 主要的原因有胎头或胎儿在产道下降过程中,压迫盆腔产道后面的外周神经、或第二产程中下肢过曲、体位不当引起的,一般在3个月内能自动恢复。 6.产程延长 从一些间接的研究结果推论,第一产程在椎管内分娩镇痛情况下,变化不大,而第二产程可能延长15~20分钟,因此在宫口将近开全的时候需要减少药量。 7.其他 如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也较常见。
手术步骤

第一步:

第一产程是自规律子宫收缩开始到宫口开全为止,其间子宫体、子宫颈和阴道等组织出现巨大变化,胎头下降促使子宫下段、宫颈管和宫口呈进行性展宽、缩短、变薄和扩大,子宫肌纤维伸长和撕裂,圆韧带受强烈牵拉而伸长。这些解剖结构的迅速变化构成强烈的刺激信号,刺激冲动由盆腔内脏传入神经纤维及相伴随的交感神经传入胸10、11、12和腰1脊髓节段,然后再经脊髓背侧束迅速上传至大脑,引起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腹部、腰部及骶部。第一产程疼痛的特点是:疼痛范围弥散不定,下腹部、腰背部出现紧缩感和酸胀痛,可放射至髋部。

第二步:

第二产程是自宫颈口开全至胎儿娩出为止,此阶段除了子宫体的收缩及子宫下段的扩张外,胎儿先露部对盆腔组织的压迫以及会阴的扩张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疼痛冲动经阴部神经传入骶2、3、4脊髓节段,并上传至大脑,构成典型的“躯体痛”,其疼痛性质与第一产程完全不同,表现为刀割样尖锐剧烈的疼痛,疼痛部位明确,集中在阴道、直肠和会阴部。

第三步: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子宫容积缩小,宫内压力下降,会阴部的牵拉感消失,产妇会突然感到松解,产痛明显减轻。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