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血
不多见。常由于血管回缩而未予及时结扎所致。可暂时用纱布填塞,加压包扎。如出血仍未能停止,须手术止血。
2.肛门失禁
虽属少见,但是严重的并发症。多由于切断了肛管直肠环,或者部分切断,而致肛门完全失禁或部分失禁。
3.肛门瘢痕挛缩变形
主要因肛瘘创口大而深,靠近肛缘组织切除过多过广,发生创缘塌陷,愈合后瘢痕收缩发生肛门变形。其次是手术时切断肛尾韧带或切除尾骨后,肛门向前移位,改变直肠与肛管的角度。
4.创口生长缓慢
若肛瘘创口大而深,生长慢是正常的。若生长过于缓慢,要考虑以下因素:①病人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②创口内有异物存留,如丝线、敷料、鱼刺等;③换药不当,处理欠及时,造成创口粘连及假道形成,甚至创口感染。
5.直肠黏膜脱垂
常伴随肛门失禁,两者发生原因相同,必要时须同时处理。
6.尿潴留
除本身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外,主要由疼痛引起的反应性尿潴留。肛管神经与膀胱颈部神经关系密切,肛门部刺激常可引起后尿道和膀胱颈部痉挛,尤其在放置肛管的病例更为常见。只要除去疼痛病因,适当给予镇静剂常可排尿。如仍不能排尿,可给氨甲酰胆碱0.25mg皮下注射。术后12h仍不能排尿者,须导尿。
1.术后24h更换敷料。创面较大者,可延迟48h后更换敷料。
2.每日检查创口,避免切缘粘连而致引流不畅。务使创面肉芽组织由底层向外生长。
3.在肛瘘治疗的全过程中,换药是重要一环。正确的换药可促进创口生长,加速愈合,不正确的换药则延缓生长,增加再次手术的痛苦。换药不应单纯理解为更换创口敷料,更主要是密切观察创口的变化,及时处理。因此应注意下列几点:①换药时应询问病人有无自觉症状,如发热、疼痛等,是否与创口有关;还要结合创口,判断是否相符。否则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②注意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是否健康,是清洁鲜红,还是紫红色。有无水肿等。③创面有无分泌物,并观察稀稠度及颜色,压迫创口周围有无继续流出分泌物。④创缘皮肤有无内翻、压迫创口造成引流不畅。⑤在治疗的中、后期,应特别注意创口有无粘连及假道形成。如出现创缘皮肤有凹陷性水肿,大多数由残余管道或感染化脓所致。⑥对高位肛瘘定期做直肠指诊,了解底部肉芽生长情况、引流及挂线的松紧度。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肉芽组织生长过多,应及时剪除,有残留管道、感染及创口内翻等,应及时扩创、修剪。
4.要正确地找到内口,一般在探针穿出内口时,如不出血,证明内口位置准确。
5.橡筋脱落后,注意伤口必须从基底部开始,使肛管内伤口先行愈合,防止表面皮肤过早粘连封口。
适宜饮食:
清淡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