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裂头蚴病简介:皮下裂头蚴病是由曼氏叠绦虫裂头蚴引起的皮肤病,此种蚴虫寄居于蛙、蛇等动物的肌肉及皮下组织内,含有此种蚴虫的未曾煮熟的蛙肉或蛇肉被人类食后,或饮用含有裂头蚴感染的剑水蚤属所污染的水,或用裂头蚴感染的生蛙皮、蛙肉直接外敷治疗皮肤溃疡,蚴虫即可通过皮肤创面直接进入皮下组织而引起发病。曼氏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以广东、吉林、福建多见。
一、治疗
治疗眼及皮下组织裂头蚴病以手术摘除虫体为主。手术需水肿减轻、硬结形成后进行,取出虫体。一般病例手术后可给予吡喹酮治疗,同时用激素类药物以减轻因虫体破坏所致的过敏反应。
用40%酒精2~4毫升混以奴夫卡因,注入囊内,杀死虫体;或用糜蛋白酶液5~10毫升,局部注射,每5~10日1次,一般2~3次可愈。
吡喹酮:每次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日3次,连服2日,必要时1周后重服1个疗程,对于眼、皮下裂头蚴病疗效较好。
二、预后
裂头蚴病只要能够及时确诊,预后较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是可以治愈的。 此虫也可广泛侵及双肺、胸腔、腹腔或淋巴结等组织,导致严重的后果。
成虫感染可用南瓜子50g和槟榔30g(水煎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