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就诊指南

小儿湿疹一般指奶癣

奶癣简介: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又名「胎敛疮」。多为体质过敏,为风湿所袭,搏于气血而发。分干、湿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红,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癣疥而不流津水的,为「干敛疮」,偏于风热盛。如皮肤起粟,搔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体其它各部,为「湿饮疮」,偏于湿热重。此证常使患儿躁烦,睡卧不安,病久皮肤可有苔癣样变化,若皮损渗出液减少,肤红减退,为好转的现象。本病即「婴儿湿疹」。  多见于肥胖婴儿,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

  • 典型症状

    黄色发亮结痂、剧痒、红斑样皮疹

  •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皮肤科、中医科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9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剧痒消失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渗液减少后转门诊治疗。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糜烂、渗液、黄色痂皮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奶癣患者?

  • 重点检查项目

    1.真菌培养检查

    真菌培养检查是对真菌进行培养并对真菌的菌属进行鉴定,进而对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的方法。

    2.皮损

    可见面颊部出现高出皮肤表面的丘形的红疹,之后蔓延到额、颈、胸部。有的红疹变为水疱,破溃后有水液渗出,最后结成黄色痂皮。

  • 诊断标准
    1.奶癣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 2.好发于颜面,尤以双颊或额部多见,也可发于颈、肩胛、躯干及四肢。 3.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可融合成片。表面有糜烂、渗液或黄色痂皮,境界不清,亦有干燥浅红斑及丘疹,表面有少许糠秕样鳞屑。 4.自觉剧痒,患儿常搔抓、烦躁哭闹。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