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简介:瘰疬是指民间俗称的“疬子颈”或“老鼠疮”,中医称之为“瘰疬”,西医称它为颈淋巴结结核。“瘰疬”之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篇:“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其小者为瘰,大者为疬,因其互相串连,连贯如串珠状,故称之为瘰疬。本病特点初起如豆,不觉疼痛,逐渐增多,累累如串珠状,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往往此愈彼破,形成窦道,状如老鼠洞。治疗颇为棘手,在旧社会,有“十疬九死”之说。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该病已不再可怕。瘰疬科就是以治疗这类疾病为特长的专科,并以“瘰疬”二字作为科室的名称。 中医所称“瘰疬”和民间俗称“老鼠疮”,均指淋巴结核。淋巴结核以颈部为最常见,颈部淋巴结核还可合并纵隔肺门部、腋窝部、腹股沟部淋巴结核。
1.结核杆菌检查
结核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性的方法,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采取涂片检查法或细菌培养法。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快速简便,在我国非典型分枝杆菌尚属少见,故抗酸杆菌阳性,肺结核诊断基本即可成立。除了痰液,尚可采取咽喉部分泌物、胸液、腹水、尿液、脑脊液、胃液、脓液、粪便等标本进行检验。
2.结核杆菌的抗原
结核杆菌的抗原、抗体检查是利用免疫学的方法进行的,结核杆菌的致病作用可能是细菌在组织细胞内顽强增殖引起炎症反应,以及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性损伤有关。结核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机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