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简介:晶状体位置变化,是指在生理情况下位于后房的晶状体,偏离了中心位置,在临床上表现为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总称为晶状体脱位。因晶状体脱位引起眼压升高所导致的青光眼称为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glaucoma associated with lens dislocation)。 晶状体半脱位是由于部分悬韧带的松弛或断裂,使晶状体偏离正常的视轴中心部位,但晶状体仍然位于瞳孔区或部分位于瞳孔区。晶状体全脱位是由于全部悬韧带断裂而不与睫状突附着,晶状体可位于后房、瞳孔区,也可脱入前房或玻璃体内,甚至脱入结膜下或睑裂外。
一、发病原因:
1.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包括顿挫伤和手术伤。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发生率较高,大约一半以上的晶状体脱位是外伤引起的。同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也是最多见的。
2.遗传性晶状体脱位:如长指-晶状体半脱位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短指-晶状体半脱位综合征(Marchesani syndrome),高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无虹膜、先天性扁平角膜等,都可能使晶状体半脱位,发生眼压升高。
3.自发性晶状体脱位:可能与某些眼病有密切关系,或继发于其他眼病,如高度近视、先天性青光眼、眼内炎、眼内肿瘤、角膜溃疡穿孔后等,自发性晶状体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者少见。
二、发病机制:
1.晶状体脱位后常继发青光眼,但并非所有的晶状体脱位都会继发青光眼。有些青光眼是由于晶状体脱位所致,有的病例可能是晶状体脱位与青光眼无关,各为独自的疾病。
2.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晶状体脱位后,晶状体与虹膜、玻璃体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造成后房到前房的房水通道的机械性阻塞,脱位的晶状体还可对睫状体产生摩擦刺激,使房水生成增多,这些导致眼压升高的原因可同时存在,也可分别发生作用。脱入前房的晶状体可直接接触、阻塞部分房角,位于前房的晶状体将虹膜推向后方,使晶状体后囊膜与瞳孔缘的虹膜紧密相贴,发生瞳孔阻滞,后房房水不能流入前房,导致后房压力明显高于前房压力,使周边部虹膜向前贴于角膜后壁,发生房角阻滞,发生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完全脱位进入玻璃体后可发生玻璃体疝,形成瞳孔阻滞,也可由于脱位的晶状体在玻璃体内不断与睫状体摩擦刺激使房水分泌增多,发生继发性开角青光眼。当晶状体半脱位时,玻璃体经过晶状体周围及瞳孔缘之间的间隙突入前房,阻碍房水由后房流入前房,脱位的晶状体也可向一侧倾斜,压迫虹膜向前发生周边部虹膜前粘连。有时脱位的晶状体可嵌夹在瞳孔部位,直接形成瞳孔阻滞。有些病例由于长期瞳孔阻滞,形成虹膜周边前粘连,虽然在瞳孔阻滞因素消除后,眼压仍然呈现升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