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性贫血就诊指南

巨幼细胞性贫血简介: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约95%的病例系因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其早期阶段,单纯表现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者临床上并不少见。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具有地区性,我国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多见,患病率可达5.3%;恶性贫血在我国则罕见。

  • 典型症状

    气短、眼睑浮肿、出血倾向

  • 建议就诊科室

    血液科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3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浮肿缓解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出血减轻后转门诊治疗。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食欲不振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

  • 重点检查项目

    1.血象

    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100fl),血象往往呈现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可减少,但比贫血的程度为轻。血涂片中可见多数大卵圆形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有5叶或6叶以上的分叶。偶可见到巨大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活跃,红系细胞增生明显,各系细胞均有巨幼变,以红系细胞最为显著。红系各阶段细胞均较正常大,胞质比胞核发育成熟(核质发育不平衡),核染色质呈分散的颗粒状浓缩。类似的形态改变亦可见于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以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更为明显。

    3.生化检查

    血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但因为这两类维生素的作用均在细胞内,而非血浆中,故可进一步测定红细胞叶酸水平、血清高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水平。

    4.内因子抗体测定

    在恶性贫血患者的血清中,内因子阻断抗体(I型抗体)的检出率在50%以上,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为恶性贫血的筛选方法之一。如阳性,应做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5.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主要用来判断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

  • 诊断标准
    1.有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外周血呈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者>5%或有6叶者出现。 3.骨髓呈现典型的巨幼型改变,,无其他病态造血表现。 4.血清叶酸水平降低<6.81nmol/L、红细胞叶酸水平<227nmol/L、维生素B12水平降低<75pmol/L。 5.试验性治疗有效。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合作 -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