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常用的有局部脑血流的断层显像法或非显像测定法...[展开]
简介: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常用的有局部脑血流的断层显像法或非显像测定法,脑平面和断层显像法,以及脑池显像等项目。 随着断层显像仪器、技术及放射性药物的发展,近几年在高技术领域发展了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仪(PECT)进行的脑代谢显像及神经受体显像,使得诸如脑的局部葡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受体密度等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课题,可采用核医学的分子生物学显像法进行活人脑的研究,并具有对多种神经、精神疾患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脑代谢显像、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以及脑脊液显像。[收起]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癫痫、脑瘤、脑梗塞、硬膜下血肿、脑积水、脑脓肿具有诊断价值。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脑代谢显像、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以及脑脊液显像。
(1)、脑血流显像
1、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患者在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前,口服过氯酸钾400 mg,以阻断脉络丛对高锝酸盐(99mTcO4)的摄取,30 min后经肘静脉注入脑血流灌注显像剂99m锝双半胱乙酯(99mTcECD) 740 925 mBq。注药30 min后开始采集。患者仰卧于断层床上,头部制动。采集矩阵128×128, 放大倍数1.0, 步进采集, 每旋转6°采集1 帧,共采集60帧,每帧25 30 s。原始资料经计算机工作站(XPert) 处理, 重建用Henning 滤波,衰减校正系数为0.11。得到和外眦与外耳孔连线平行的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断层图像。
2、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脑SPECT 检查48 h后口服乙酰唑胺(江苏晨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 g,2 h后再行SPECT检查。其它步骤同上。
3、133Xe脑血流测定及显像。受检者仰卧,将头部置入多探头探测装置的头盔内,吸入133Xe含量为185 MBq/L的133Xe-O2混合气体1 min,接着吸入空气15 min。启动多探头系统记录10 ~ 15 min,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每个探头相应部位的rCBF和脑灰质血流分布图。若行断层显像必须使用高速旋转和高灵敏度的SPECT系统在短时间内完成。
4、SPECT 图像分析。由2名医生采用目测法进行定性分析,2个以上互相垂直的层面上出现肉眼可辨的放射性分布异常视为病变。采用XPert 工作站计算机专用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以小脑局部脑血流(rCBF)为100%,计算各脑区rCBF及右/左侧(R/L) 比值。
(2)、脑代谢显像
1.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葡萄糖几乎是脑组织的唯一能源物质。
18F-FDG为葡萄糖类似物,具有与葡萄糖相同的细胞转运及已糖激酶磷酸化过程,但转化为18F-FDG-6-P后不再参与葡萄糖的进一步代谢而滞留于脑细胞内。受检者禁食4 h以上,静脉注射18F-FDG 185~ 370 MBq后45~60 min进行PET或SPECT/PE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计算大脑各部位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LCMRglu)和全脑葡萄糖代谢率(CMRglu)。
2.脑氧代谢显像 正常人脑的重量只占全身重量的2%,但其耗氧量占全身的20%,因此脑耗氧量是反映人脑功能代谢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受检者吸入15O2后即刻进行PET动态显像,可得到脑氧代谢率(CMRO2),结合CBF测定,可计算氧摄取分数(OEF)。
3.脑蛋白质代谢显像 利用11C-MET(11C-甲基-L-蛋氨酸)、11C-TYR(11C-酪氨酸)、18F-FET(18F-氟代乙基酪氨酸)和123I-IMT(123I-碘代甲基酪氨酸)等作显像剂可获得反映脑内氨基酸摄取和蛋白质合成功能的影像。
(3)、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定配基,鉴于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性能,在活体人脑水平对特定受体结合位点进行精确定位并获得受体的分布、密度与亲和力影像;利用放射性标记的合成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尚可观察特定中枢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情况。
(4)、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定配基,鉴于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性能,在活体人脑水平对特定受体结合位点进行精确定位并获得受体的分布、密度与亲和力影像;利用放射性标记的合成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尚可观察特定中枢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