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测定(LKM)主要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间接免疫...[展开]
简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测定(LKM)主要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间接免疫荧光法实验原理: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一些慢性肝炎患者中发现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这些抗体能与肝细胞质、近端肾小管起反应。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抗线粒体抗体可使远端肾小管着染。随后鉴定出LKM抗体有3种亚型,LKM-1是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标志,LKM-2只出现于由替尼酸引起的药物诱导性肝炎当中,因此LKM-1必须与LKM-2相区别开来。LKM-3主要出现于一些慢性丁型肝炎患者。[收起]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测定(LKM)对肝炎的诊断有一定辅助意义。
1.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露出患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30度,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将患者前臂屈曲压迫片刻。
4.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切勿将泡沫注入,以免溶血。容器内放有玻璃珠时应迅速摇动,以除去纤维蛋白原;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旋转搓动,以防凝固;如系干燥试管,不应摇动;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注意勿使瓶塞接触血液。
5.送实验室ELISA法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