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动脉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展开]
简介:动脉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收起]
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可靠指标。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1.样品采集的主要要求 合理的采血部位;严密隔绝空气;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下的抗凝血;抽血后立即送检;病情许可,最好停止吸氧30min后再取血,否则应注明吸入氧浓度。
2.采血部位与方法 采血前嘱患者安静,避免紧张及呻吟,以免PaCO2下降。首选的采血部位为股动脉、桡动脉或肱动脉。为避免肝素对血样的稀释而影响血气结果,最好用肝素化的干注射器抽血。但此法较繁琐,目前临床上常用消毒肝素液(用生理盐水配成1000U/ml)湿润2ml注射器内壁并充满注射器的死腔(肝素含量为40~50U),当针刺入动脉后,借助于动脉压力足以推动针芯使动脉血自动进入含肝素液的注射器内,原则上不必抽吸。一般取血1~2ml后即在针头上加盖塞子,做到严密隔绝空气,立即送检。如有空气混入,会影响测定结果。动脉化毛细血管血,可取血于指尖、耳垂或足跟,但目前临床上较少采用。
3.样品的保存 采血后应尽快进行测定。原则上样品应在抽取后20min内进行测定,如果需要放置,则应置于碎冰块中(0℃)或放置冰箱内,但不应超过2h。
4.静脉血取代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的可行性 血气分析原则上应采用动脉血,但在临床上常可遇到患者动脉穿刺困难,特别是婴幼儿,此时往往用静脉血取代动脉血测定。
5.记录患者的体温和吸氧浓度 患者体温可影响pH、PaCO2和PaO2测定值。特别是低温麻醉手术时,测定值必须加以校正。吸氧浓度可影响PaO2值,医师判断时应考虑到吸氧对氧分分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