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折脱位简介:全身诸骨骼中距骨是惟一一块无肌肉起止的骨骼,仅有滑膜、关节囊和韧带相连,因此血供较差,不愈合及无菌性坏死者多见。此种损伤的发生率在足部骨折中约占1%左右,虽十分少见,但所引起的问题较多,属临床上为大家所重视的难题之一。 距骨分为头部、颈部及体部;头部与舟骨构成距舟关节,后方为较窄的距骨颈;距骨体位于后方,不仅体积最大,上方以滑车状与胫骨下端构成踝关节,此处为力量传导最为集中的部位,易引起损伤。距骨表面有60%左右部位为软骨面所覆盖,上关节面边缘部分亦有软骨延续,距骨可在榫眼;内向前后滑动的同时,亦可向左右倾斜及旋转活动。距骨体的后方有一突起的后结节,如在发育中未与体部融合时,则形成游离的三角形骨块,周边部光滑,常可见于X线平片上,易与撕脱骨折相混淆。距骨无肌肉附着,但与关节囊及滑膜相连,并有血管伴随进入,如在外伤时发生撕裂,则易因血供中断而引起缺血性坏死。
一、症状
踝部肿胀、剧烈疼痛、触疼明显,主动的关节活动消失,下肢负重障碍。
二、分类
距骨骨折一般分为以下5型:
1.距骨头骨折:多呈粉碎状,较少见。
2.距骨颈骨折:较多发,视骨折情况不同又可分为。
(1)单纯距骨颈骨折,不伴有脱位征者。
(2)伴距骨体后脱位的距骨颈骨折,此型较复杂,后期问题亦多。
3.距骨体骨折:亦可分为3型:
(1)无移位的距骨体骨折。
(2)有移位的距骨体骨折。
(3)粉碎性距骨体骨折。
4.距骨后突骨折:易与三角骨块相混淆。
5.距骨软骨骨折:多为较轻的暴力所致,尤为扭曲情况下受到撞击暴力时易发生。
三、诊断
一般多无困难,可依据患者的外伤史、临床症状及X线平片(正位、侧位及斜位)加以确诊。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踝关节的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压痛点多局限于踝关节下方,且与骨折分型的部位与骨折线的走行相一致。除距骨后突骨折者外,下肢负重功能多有障碍。